正月十三,這一天對於張希安來說格外漫長,他心中的不安如同一團迷霧,逐漸彌漫開來。王康和楊二虎遲遲未歸,讓他的焦慮與日俱增。
“莫不是他們真的出事瞭?怎麼到現在還沒有回來?”張希安暗自思忖著,心頭愈發忐忑不安。晌午時分,他坐在飯桌前,卻完全沒有食欲,滿腦子都是王康和楊二虎的安危。一直到下午張希安都是滿臉愁容。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臨近傍晚,張希安正幫忙將菜肴端上飯桌,突然,魯一林像一陣風似的跑瞭過來。
“少爺,楊二虎回來瞭!”魯一林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絲興奮。
張希安聞言,心中的喜悅瞬間湧上心頭,他連忙說道:“快叫他進來!”
不一會兒,楊二虎步履蹣跚地走進房間,他的身上沾滿瞭塵土,臉色蒼白如紙,看上去異常憔悴。
“大人,我回來瞭。”楊二虎的聲音有些沙啞,仿佛經歷瞭一場漫長的折磨。
張希安見狀,趕忙迎上前去,關切地問道:“怎麼會這般狼狽?”
楊二虎苦笑一聲,解釋道:“大人,我這一路上可謂是歷經磨難啊。先是遇到瞭一場暴雨,道路泥濘難行,後來到瞭地方,多方打聽,卻不曾想被一夥人盯上。我連續趕瞭三四天山路,才把他們甩掉。這兩天我幾乎沒怎麼吃東西,實在是餓壞瞭。”
張希安聽後,心中的不安稍稍減輕瞭一些,但看到楊二虎如此疲憊不堪,他還是心疼不已。
“先別說話瞭,趕緊坐下來吃飯。”張希安急忙招呼道,“雪梅,快去給楊二虎再拿一壺熱茶來。”
楊二虎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像餓瞭好幾天似的,風卷殘雲般地開始吃飯。他的嘴巴像被施瞭魔法一樣,不停地往嘴裡塞著食物,咀嚼的速度快得讓人眼花繚亂。
沒過多久,桌上的飯菜就被他消滅瞭一大半,隻剩下一些殘羹剩飯。楊二虎終於心滿意足地放下瞭筷子,打瞭個飽嗝。
“吃飽瞭?”張希安看著楊二虎,微笑著問道。
楊二虎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瞭笑,點瞭點頭,說道:“嗯,差不多瞭。”
張希安見狀,站起身來,對楊二虎說:“那就跟我去書房吧。”說完,他便轉身朝書房走去,楊二虎連忙跟在他身後。
一進書房,張希安就坐在書桌前,然後示意楊二虎也坐下。楊二虎有些拘謹地坐在椅子上,雙手不知道該放在哪裡。
張希安看著楊二虎,開門見山地問道:“這一趟,可有查到什麼?”
楊二虎猶豫瞭一下,摸瞭摸後腦勺,說道:“我也不知道我看到的算不算異常。”
張希安笑瞭笑,鼓勵道:“沒關系,你盡管說,有什麼就說什麼。”
“青州與涼州交界的商市那裡,銅鐵價格竟然如此之高,竟然是我們這邊的兩倍之高!”楊二虎一臉驚愕地說道。
張希安聽聞此言,不禁眉頭微皺,他若有所思地輕點瞭一下頭,然後追問道:“除此之外,你還有什麼其他發現嗎?”
楊二虎略微遲疑瞭一下,似乎在回憶著什麼,過瞭一會兒才接著說道:“我在青州府的一傢鐵匠商戶那裡做瞭三四天的小工,據我觀察,他們所生產的生鐵並沒有在本地銷售,而是全部直接運往瞭涼州府。而且,看起來好像不止這一傢商鋪在做這樣的事情,但具體有多少傢,我也不是很清楚。至於這些生鐵最終被用在瞭什麼地方,我就不得而知瞭。”
張希安聽後,沉默瞭片刻,然後緩緩說道:“嗯,你提供的這些信息很有價值。”接著,他又問道:“那你在青州府還註意到其他什麼異常情況嗎?”
楊二虎想瞭想,回答道:“對瞭,我發現好多青州府的青壯都往涼州府那邊去瞭。我本來也打算跟著他們一起去看看的,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好像有人盯上我瞭。大概有兩三個陌生人一直跟著我走瞭四五條街,我心裡就有些發毛瞭,猶豫瞭一下,最後還是決定直接回來。誰知道那幾個人還是不肯罷休,一直緊追不舍。我實在沒辦法,隻好冒險走山路,繞瞭兩三天的山路,這才好不容易回到這裡。”說到這裡,楊二虎露出瞭一絲愧疚的神色,“大人,我這樣貿然回來,恐怕會給您帶來一些麻煩。”
“無礙,你做得很好。我很高興。”張希安笑瞭笑。即便真被找上門來。他張希安大可以推說,自己也想做些生意,派人前去打探。反正也沒有實質性的證據,所以不足為慮。而且楊二虎帶回來的消息,與之前成王所說兩相印證,足以說明,張希安接下來要調查的方向,就是涼州兵!
“回傢去吧,你傢裡人怪想你的。”張希安面帶微笑,語氣溫和地對楊二虎說道。他一邊說著,一邊從懷中掏出三兩銀子,輕輕地放在桌上,然後用手推到楊二虎面前,“辛苦瞭。”
楊二虎見狀,連忙擺手,惶恐地說道:“使不得,使不得,大人您之前給我的銀子還沒用完呢。”他的聲音有些發顫,顯然對這額外的賞賜感到十分意外。
張希安見狀,微微一笑,解釋道:“一碼歸一碼,這是你應得的。這次你帶回來的消息非常重要,對我們來說有很大的幫助。”說罷,他再次將銀子推向楊二虎,態度堅決。
楊二虎見張希安如此堅持,猶豫瞭一下,最終還是緩緩地伸出手,將銀子接瞭過來。他感激地看瞭張希安一眼,說道:“多謝大人賞賜,小的一定不辜負大人的期望。”
張希安微笑著點瞭點頭,然後站起身來,送楊二虎出門。看著楊二虎遠去的背影,張希安的臉上露出瞭一絲思索的神色。
回到屋內,張希安緩緩地坐在桌前,開始暗自沉思起來。雖然目前所有的線索和信息都指向瞭寧王的涼州兵,但那畢竟是一支正規的軍隊,要想深入調查其中的內幕,恐怕會遇到很多困難和阻礙。搞不好會引起寧王的警覺,到時候可就危險瞭。
確實難辦啊。張希安有些苦惱。不深入調查,拿不到證據,更別談什麼《青詞錄》瞭。深入調查,寧王並非平庸之輩,手下能人異士更是多不勝數。引起瞭寧王的警覺,定然難以繼續調查,搞不好還有性命之憂。真的是兩廂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