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皇子除瞭太子是真正的仁義之心,聖明之君,可惜太子殿下,一心為民,卻遭到皇上的忌憚,英年早逝。
其他幾位皇子各有各的缺點,二皇子剛愎自用,母族太過強盛!脾氣暴戾!心中毫無百姓,三皇子更是脾性古怪,性格陰晴不定,乖張,做事向來是隨著自己性子走,四皇子雖說母族強盛,能與二皇子抗衡,但是四皇子小時遭人暗算婆瞭一足,也就是註定他與皇位無緣。
五皇子不過一屆勇夫,武藝高強,隻是在德政之上卻是略有不足,再說六皇子,六皇子雖說母族不顯,但是卻隱忍多疑,雖說多疑這一項有些不好,但是作為皇上多疑卻又是一項不可或多的好處,最最主要的是六皇子體察民情,對江南貪污一案更是鐵面無私,讓臣看到瞭將來的聖君,殿下缺少的,不過就是系統的教導。”
李赫,既然決定要上六皇子這條船,自然坦誠相見。
雖然六皇子十分多疑,謹慎輕易不會相信一個人,但是他這性格也多半是因為在皇宮之中養成。
皇宮之中,如果不處處謹慎多疑,小命保不保得住都兩說。
更何況還是六皇子生母不顯,不過就是一介宮女,僥幸被皇上臨幸生瞭六皇子,卻是難產大出血,死在瞭生產的那天,因為生育皇子有功,死後才給瞭個嬪。
但是雖說多疑,也隻是讓她對身旁伺候的人謹慎小心,可是在面對大事上的時候,尤其是國傢大事,卻從不小氣,即便雙方互有齟齬,也會知人善任。
而且隻要是交代下去的事情,從未懷疑過對方,給予對方以信任。
在面對國傢大事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事情的時候,不會為瞭排除異己而故意挑撥,反而是知人善任,不去管身後之人是誰?而隻是知道派誰去能夠解決。
這一點便讓李赫十分的贊揚。
如果沒有六皇子,李赫自然會選擇太孫。
畢竟昌邑的夫人是自己的妹妹,而昌邑的兒子是自己的外甥。
可以說她們是皇後的母傢。
即便鎮國公府歸還不瞭,往後他們也是承恩侯,甚至承恩公。
隻是,太孫是個耳根子,很軟的人,這種人適合當個閑散宗室,但是如果真的成瞭皇上,很容易會被身旁的人左右瞭判斷。
當然,他相信自傢妹妹的聰慧,也相信李元瑾絕對能夠掌控得瞭太孫。
但是正因為知道,所以他才會不敢。
欲望是遞增的,得到瞭權利,想要讓他放手,那簡直是比殺瞭他還難,權利是劇毒,明知道有毒,可是卻有那麼多的人前赴後繼,爭搶著喝下這杯毒藥,隨後被毒入骨髓,徹底的離不開。
如果不是六皇子被逼迫到這個份上,又被李赫所救,想來所有衣服在自己身旁的人,大部分人都會以為自己早就已經被刺身亡,更何況,現如今她在李傢的地盤上,識時務者為俊傑,如果上位之人是二皇子,六皇子覺得自己寧肯拼著這條命,不要也要反抗一番。
但是可惜對方支持的竟然是讓他當做兄長的太孫。
雖然按輩分自己比太孫大,但是小時候太孫處處以兄長自居,照顧自己的恩情,還有太子長兄如父的教育,現如今的性格形成,多虧瞭皇後和太子的用心教導,所以他無法與太孫爭奪。
可是現如今,李赫竟是這般說,實在是讓六皇子有些意外。
“太孫性格有些優柔寡斷,仁慈和善,隻能做一個守成之君,可是,現如今,昌國國泰民安,其實太孫上位也並無不錯,隻可惜,太孫偏偏娶瞭李元瑾。”李赫其實雖然覺得太孫性格優柔寡斷,但是,他這種性格卻也有好處,如果底下的都是忠臣,自然君臣和諧,但是他這種性格也很容易被別人的意見左右。
也就是說,很容易被底下的人誆騙,這個性格為君……
更何況,現如今泰森娶瞭李元瑾,不得不說,李元瑾果敢聰明,如果不是女兒身,如果是男兒身,絕對會做出一番大事業。
隻可惜他被女兒身限制,聰慧果敢是它的好處,能夠讓他們在京城夾縫之中,求存保全己身,但是如果一旦讓他得到權利,泰森壓制不住李元瑾,開始幾年,他很可能還能保持理智,但是當他的意見太孫都聽的時候,很可能會出現第二個武則天。
所以,李赫真的不覺得太孫登基有什麼好的。
六皇子震驚的看著李赫,從未想過對方想的竟是如此長遠,六皇子深吸一口氣說道:“身為鎮國公府的嫡三子真的壓制住瞭你的才能。”
如果他還是當初的農傢子,然前期並不如他現在的官位,但是後期因為他身後沒有瓜葛,沒有牽扯,自然會受到新帝的重用,就連當今老皇上,其實也是打算重用,他的卻沒想到,就在老皇帝想要重用他的時候爆出來瞭他的身份,這才導致老皇帝惱羞成怒,並沒有給他升職。
依舊讓他成為翰林院編修。
六皇子猛地從以前的事情回神。
有些惋惜的看著李赫,最終同意瞭他的提議,作為有野心的皇子,他們的婚姻本來就是為瞭鞏固自己的地位,反倒不如平民百姓傢中。
即便是權貴,人傢也講究的是門當戶對,根本不可能兩情相悅。
正如李赫所說,這個提議真的不錯,畢竟對方對自己有著很大的助力。
“合作愉快!”六皇子伸手與李赫擊掌為誓,證明兩人之間的合作。
李赫也很滿意,跟聰明人說話就是比較方便,隨後,兩人再一次為這個計劃商定詳細的流程。
陸枝試探到瞭兩人的心聲,憂心忡忡的回瞭傢,坐立難安的等著李赫。
怪不得,怪不得這兩人大肆的囤積糧食,完全一副不管不顧的樣子,原來竟然是這樣。
聽說旱災之後才會有蝗蟲,可是他們阜陽縣風調雨順,即便今年雨水過多,按理說也不該有蝗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