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那日酒宴上因為郭子和和郭子政兄弟爭吵不歡而散之後,郭子和似乎就被自己弟弟給氣病瞭,一直臥病在床,根本不能見客。
這下可苦瞭唐儉,因為他臨行前李世民特意叮囑過他,若是郭子和有意歸降大唐自然是好事一樁,可若是郭子和沒有降唐之意,便立即回去復命,好讓李世民自己早做打算。
可如今郭子和一病不起,根本沒法給他一個準確的答復,搞得他留也不是走也不是,一時之間還真不知如何是好。
他也試過去探郭子政的口風,可郭子政卻是一臉為難告訴他,如今榆林郡的事還是由他大哥說瞭算,他也不敢自作主張替他大哥拿主意。
既然郭子政都將話說到這個份上瞭,唐儉隻能失望而歸,回到住處耐住性子等待郭子和身體好轉。
可他不知道的是,一直對外宣稱臥床不起的郭子和此時卻在永安王府的書房接見一個從東面而來的貴客——
秦昇的使者,河北道行臺工部尚書張亮。
郭子和沒聽說過張亮,隻是見他能官居河北道行臺工部尚書的高位,想當然認為他是名門望族出身,便笑著套近乎道:
“敢問張尚書出身清河張氏還是范陽張氏?”
張亮早就對這個問題見怪不怪,隻能無奈搖瞭搖頭,笑笑道:
“恐怕要讓郭公失望瞭,在下並非名門望族出身,反倒是自幼傢貧,父母皆以務農為生,早年在下為瞭混口飯吃,還曾投過瓦崗軍。”
“張尚書竟然還投過瓦崗軍?”
本來見張亮稱呼自己為郭公而不是永樂王,郭子和心中多少有些不悅。
可當他聽到張亮坦然跟自己承認過曾經為瓦崗軍效力過,便忍不住為之一怔。
畢竟這不是什麼光彩的過去,一般人都會想著極力隱瞞,不會輕易讓人知道,更不會主動告訴別人。
張亮看著郭子和一臉錯愕的模樣,當即就猜到瞭他的心思,便笑著繼續說道:
“我們大將軍用人從來隻看才幹,不問出身,更不問過往,因此投過瓦崗軍並不是什麼見不得光的過去。
況且,如今大將軍帳下瓦崗出身的人多瞭去瞭,除瞭我張亮之外,徐世積秦瓊羅士信程咬金裴行儼祖君彥這些人哪個不是不是瓦崗出身,就連之前已經投唐的賈閏甫牛進達李君羨郭孝恪這些人如今也棄官而去,轉而跑來為我們大將軍效力瞭。”
聽到張亮念出的一大串名字,郭子和忍不住暗暗點瞭點頭。
以小見大,由此可以看出這個秦昇的胸襟倒是遠超常人,否則也不會容得下這麼多瓦崗出身的降臣降將。
就是不知他能不能容得下曾經投靠過突厥人的自己。
想到此處,他又跟張亮寒暄客套瞭幾句,便直言不諱問道:
“不知秦大將軍此次派張尚書來見我,所為何事?”
聽郭子和問得如此直白,張亮也不拐彎抹角,當即從袖中取出一封信,遞給郭子和道:
“這是我們大將軍的親筆信,郭公看過之後便知在下的來意。”
郭子和接過書信,很快便看到信封上寫的是“榆林郡代太守郭子和 親啟”幾個字,目光不由沉瞭沉。
雖然隻有短短幾個字,可透露出來的信息卻一點都不少。
這意味著秦昇並不承認他自封的永樂王,隻願意承認他是榆林郡的代太守。
雖說郭子和此時內心變得越發不悅,但一想到自己四弟郭子升還在隋軍手中,也不好發作,隻能耐住性子拆開信,細細閱讀起信的內容來。
信的內容不算長,秦昇在信中表示郭子和兄弟四人雖說曾對突厥可汗俯首稱臣,但並未勾結突厥人做過什麼為害榆林郡百姓之事,因此他不僅可以上奏天子對他投靠突厥人的罪責既往不咎,還可以保奏他為上谷郡太守,三個弟弟另有任用。
見自己歸降隋朝之後隻能做一郡太守,郭子和面上是難掩的失望,卻也沒有急著跟張亮翻臉,隻是放下手中的書信,淡笑問道:
“張尚書可知道,早在你來之前,唐朝的使者就已經來過瞭,你可知道他們給我開出瞭什麼條件?”
張亮知道對方是想用唐朝的條件來跟自己討價還價,便不動聲色反問道:
“什麼條件?郭公不妨說來聽聽?”
郭子和看著張亮,隨即一字一句往下說道:
“靈州總管,金城郡公,依舊鎮守榆林。”
聽瞭郭子和的話,張亮未置可否,反而問瞭他一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
“郭公可知我張亮這輩子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是什麼嗎?”
郭子和雖然不知道他為何會有此一問,卻還是笑呵呵說道:
“願聞其詳!”
張亮迎視著郭子和的目光,同樣一字一句道:
“我張亮這輩子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就是沒有追隨魏公去長安。”
聽到“魏公”兩個字,郭子和身體不由微微一震。
他聽出瞭張亮的言外之意,無非是在告訴他,唐朝現在開出的條件再優厚,將來都有翻臉不認人的可能,李密就是最好的前車之鑒。
似乎是覺得光是李密一個人分量還不夠,張亮又繼續說道:
“前些日子牛進達李君羨郭孝恪這些人不是反出長安跑來河北投奔我們大將軍嗎?羅成便跑去問他們自己父親羅藝的近況,卻被告知如今羅藝雖然頂著一個燕郡王的頭銜,看似風光,卻一直得不到李淵的起用,隻能天天在府上閉門不出,平時就以釣魚為樂。”
聽張亮說到羅藝如今的處境,郭子和的降唐之心越發淡瞭。
如果這個張亮所言非虛的話,唐朝這種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的做派,還真不值得他們兄弟四人歸降。
畢竟自己將來一旦沒有瞭利用價值,下場隻會是第二個羅藝,甚至還不如羅藝。
可他還是有些不甘心問道:
“可我若是歸降朝廷,你們大將軍就保奏我做一個小小的上谷郡太守,未免太看不起我郭子和瞭吧。”
張亮聽完忍不住冷笑一聲:
“郭公可別忘瞭,雖說你沒勾結突厥人禍害過榆林郡的百姓,但你曾經投靠過突厥人也是鐵一般的事實。
我們大將軍能說服陛下,讓他對你們過去曾投靠突厥人之事既往不咎,已經是他和朝廷能給予郭公的最高恩典瞭。
至於說為何要讓郭公去出任上谷郡太守,又何嘗不是對郭公的一種保護呢!
否則一旦讓郭公入朝為官,難保陛下哪天不會找郭公秋後算賬。
隻要在河北道為官,大將軍才有可能護得你們四兄弟周全!”
聽張亮說完,郭子和一時陷入瞭長久的沉默,目光也不由變得糾結起來。
不知過瞭多久,他才重新看向張亮,用沒有任何感情的語氣反問道:
“若是我不降隋,我的四弟郭子升是不是就要沒命瞭。”
“郭公未免太小瞧我們大將軍瞭。”
張亮聞言不由冷冷一笑:
“說句不好聽的,以我們大將軍的實力,若是他要攻打榆林郡,郭公根本沒有任何勝的可能。
既然如此,他又何必用郭公的四弟威脅郭公,反而墜瞭他自己的威名呢!”
雖說張亮的話很是狂妄,可郭子和卻不敢有任何懷疑。
因為突厥人就是最好的前車之鑒,說好二十五萬大軍南下劫掠中原,沒想到卻在河北吃瞭敗仗,連老巢王庭都被隋軍一把火燒瞭個一幹二凈。
自己作為侍奉突厥人的附庸,就更不可能擋得住秦昇統帥的隋軍瞭。
想到這裡,他不再猶豫,當即重重點瞭點頭道:
“好,麻煩張尚書回去答復秦大將軍,就說我郭子和願意歸降大隋!”
似乎是怕這麼做還不足以表現自己降隋的誠意,便又繼續補充瞭一句:
“為表誠意,我可以將榆林城中的唐軍使者交給貴使帶回去,任由秦大將軍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