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祭祖母荒野墳前 訴衷腸以書祭奠
第三章 遭天災母女逃荒 莽原荒野狼兇狂
第四章 躲兇狼被拋深窖 母女分兩情俱傷
第五章 逃難女望眼欲穿 糧販子耍弄心眼
第六章 孤獨女窖中得救 娘失女痛斷肝腸
第七章 張傢堡百年滄桑 韓傢莊孤女認娘
第八章 欲娶親操辦婚事 神仙地飛出鳳凰
第九章 神仙地成瞭匪窩 官匪通密謀打搶
第十章 入歧途惡棍橫行 躲災禍回潛傢中
第十一章 借訂婚探望舅父 慕美貌謀人嬌娘
第十二章 夜入室行兇殺人 傢主亡推責互傷
第十三章 裝正義半道出場 使奸計反被欣賞
第十四章 受提攜蛇鼠為伍 借皮鞭冤屈醞釀
第十五章 自作孽眾仇人怨 求真相命喪黃泉
第十六章 躲災禍逃進深山 做土匪禍害山鄉
第十七章 大白天土匪出動 迎新人喜氣洋洋
第十八章 張傢堡張燈結彩 招土匪禍從天降
第十九章 遇大難心懷怨念 防匪擾想出奇招
第二 十章 口袋隊前來掃蕩 土匪來更加猖狂
第二十一章 莊稼漢任人宰割 受欺辱跳崖重傷
第二十二章 遭搶劫上報官府 願落空被套羅網
第二十三章 為籌錢想出奇招 防土匪護村有道
第二十四章 逼無奈商議自救 知實情欲闖匪窩
第二十五章 入匪窩救人牽馬 遇苦難自己承擔
第二十六章 慕良將獻馬捐糧 有姻緣訂下童婚
第二十七章 天大旱瘟疫肆虐 拋恩怨查找病因
第二十八章 天無常災難不斷 施草藥救助鄉民
第二十九章 善有報鐵樹開花 被舉薦出名有望
第 三 十章 下山鄉明查暗訪 誤接待埋下禍根
第三十一章 半道上借宿李莊 暗嫉妒讒言酒桌
第三十二章 受誣陷身陷囹圄 空降罪有口難辯
第三十三章 作證人渾然不知 欲澄清自投羅網
第三十四章 逼絕境疑無生路 遇貴人消災得祥
第三十五章 傢出事挑起重擔 誰料想往事身纏
第三十六章 貪心重棍杖斃命 被拋屍魂難回鄉
第三十七章 受迫害查其原因 做錯事承擔責任
第三十八章 查真相帶出新傷 舍傢產籌錢聚糧
第三十九章 多渠道回錢收糧 事終成瞭卻心願
第四 十章 為生計拋親托孤 骨肉分情如刀斬
第四十一章 撐著傢忙裡忙外 生孩子命懸一線
第四十二章 得兒子欣喜若狂 滿月酒喝出憂愁
第四十三章 大意間橫禍來襲 兄弟情分崩離析
第四十四章 捐身軀舉傢悲傷 想隱瞞輸於火光
第四十五章 知兒事痛斷肝腸 勸說語掃除憂傷
第四十六章 為斂財吝嗇摳門 守傢當挖苦心思
第四十七章 為嫁女心裡忐忑 看傢當心中不舍
第四十八章 訂童婚重金拿下 為兒媳打井蓋房
第四十九章 失人倫養父偷腥 愚倔女失德喪良
第五 十章 殘疾女慘受傢暴 莊稼漢圍攻起哄
前 言
上中學的時候,老師給我們講瞭很多成語,讓我記憶最深刻一個成語,就是涇渭分明,因為它起源於流經我們傢鄉的一條大河―涇河。
記得老師對我們說:“同學們,有句成語:涇渭分明,大傢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涇―指的就是我們山腳下流過的這條大河,即涇河。渭―指的就是流經八百裡秦川的渭河。涇渭兩河,在陜西的高陵縣交匯,也就是說,涇河流入渭河中。在交匯處形成一個自然現象,就是同在一條河流,一邊水清,一邊水濁,看起來很明顯。所以,古人看到這個現象,就得出涇渭分明這個成語來。這個成語要表達的意思,就是,雖然同在一處,也是界限很分明,是非很清楚,讓人一目瞭然。”
我似懂非懂,還是好奇地問:“老師,涇渭分明,那到底是經河水清?還是渭河水清?”
老師回答說:“這個問題,唐代詩人杜甫,能為其解釋:去馬來牛不復辨,濁涇清渭何當分?古人已經給瞭我們答案,即濁涇清渭。我們如果去到涇河邊看看,也能得出相同的結論。我們看到的一定是浪濤滾滾的涇河濁流,它讓人的第一認知,就是涇河水濁。
什麼原因使得涇河水變濁瞭呢?因為,涇河處在黃土高原,高原上山高流急,流域很長,涇河流經甘陜兩地,兩岸全是泥沙,自然帶去的泥沙很多。而且,涇河的出山口與渭河交匯處的距離又短,泥沙不能完全沉淀下來,肯定還是濁流。尤其是夏季,遇到大雨,洪水沖刷,河水渾濁更為嚴重,冬季水流小,比夏季好點,但依然是濁流。而渭河呢,水源雖然經甘肅定西流來,流域很長,大多支流都來自秦嶺以北石山,水源多是清水流。雖然流經過程中,也能帶起泥沙,那肯定比涇河遜色多瞭,再加之渭河流過八百裡秦川,水流和涇河相比相對平緩,濁水易沉淀,水流肯定比涇河水清。所以結論就是:涇河濁,渭河清。”
我又問老師:“老師,涇河在根上都流的是濁水嗎?”
老師笑著回答我:“實際上,涇河是許多小河匯聚而成的。它的每條河流的根上都是清水,就像我們山溝裡的河水一樣,舉手可飲。因它的流域長,支流繁多,在流經黃土溝的過程中,容易帶起泥沙。尤其是雨季,塬面上的流水,落入溝壑之中,巨大的落差和沖力,帶走更多泥土,河流喘急,將泥土攪拌渾濁,不能沉淀,原本清澈的河水,就這樣被攪渾帶入涇河中。涇河流入渭河,渭河又流入黃河。你們知道嗎?黃河為什麼叫黃河?就是因為它流的水是黃色,那就是沖刷黃土高原泥土染黃的。黃河在甘肅上遊也是清水流,流過黃土高原,就變得混濁起來。
黃河流經河南地勢平坦的時候,泥沙沉淀,河底增高,為瞭防止洪水沖淹,黃河下遊,當地就把河堤不斷的增高。所以在河南以下平原地域,就有一個現象,河水流過的區域河底高,而周圍的平原卻低於河道,形成瞭懸河。一旦發大水,出現洪流,就有決堤的危機,一旦決堤,河水就會淹沒河南下遊。
解放前,曾經就有黃河決口,水淹河南的悲劇發生。新中國成立後,為瞭解決黃河泛濫的難題,國傢就決定在河南的三門峽修建水庫,將黃河水攔腰截斷。既能擋住洪流,防止決堤,沉淀泥沙,又能發電,一舉兩得。可就是這個泥沙,成瞭難解之題。河水入水庫,水沒瞭流速,泥沙迅速沉淀,長久以往,泥沙就會抬高流入三門峽水庫的入口,並能減少水庫的庫存量,因而影響發電。
三門峽距離潼關很近,渭河入黃河口就在潼關,渭河又是黃河上的第一大支流,如果提高三門峽水庫的庫存水位,潼關的渭河河道,也就變成三門峽水庫的庫區,渭河就會流水不暢,泥沙沉淀在渭河口。黃河發大水,庫水倒流入渭河,也會造成渭河流域兩岸的水災。曾經的水災,引起河南,陜西的地域紛爭。為瞭解決這一難題,國務院才把起初設計的三門峽水庫的水位,降瞭又降,降低瞭庫存水位,暫時緩解這個難題,這些說起來,都是泥沙惹的禍。”
我仔細的聽著老師的講述,這些話,就深深的印在腦海。這才明白,我們身邊這條大河,竟然依它渾濁而稱著,也依它的渾濁,給黃河流域造成難於治理的麻煩,以至於人們現在也無能為力。
我天真的問老師:“老師,如果在各個源頭,各個山溝,多打些水庫,不讓形成洪流,讓濁水變成清水再流走,黃河支流全都變清瞭,也不再有洪流,不就解決黃河渾濁,和洪流的問題瞭嗎?”
老師大聲笑道:“你知道黃河水有多大嗎?你知道這需要打多少座水庫,才能控制黃河的水流嗎?你的想法是好的,但這需要好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可我們目前沒有這個能力,所以辦不到呀!據有關消息傳說,國傢計劃要在涇河出山口的東莊修建水庫,這座水庫攔腰就把涇河截斷,庫水存量也相當大,庫區淹沒上遊河道百裡以上。一旦建成,它就成瞭涇河上的一道水閥,管控涇河,徹底讓涇河水變清後流走,並能建發電站,可謂是一個利國利民,解決濁流的大好設計,但也是因財力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問題,隻能停留在計劃中。”
我呆呆的看著老師,心裡在想:世界這麼大,還真有我們辦不到的事情。什麼時候才有能力,讓涇河變清,渭河變清,黃河變清呀?如果給各大河流都能安上水閥,人為地控制水流,讓河水變清再流走該多好呀。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幾十年就過去瞭。由於打工的緣故,有幸到瞭高陵,我帶著好奇的心情,來到涇河和渭河兩河交匯處,想親眼目睹涇渭分明。
我驚奇的發現,涇河的水,反而清於渭河的水。現實沖擊著我的記憶,難道老師當年的解釋是錯誤的?為瞭弄清這個問題,我翻閱瞭資料,才有所瞭解。
涇河全長四百五十五公裡,流域面積四萬五千四百二十一平方公裡。平均含沙量一百四十一公斤\/立方米,每年有三點一億噸泥沙輸入黃河,是輸沙量最大的二級支流。河流中有許多瀑佈急流,落差三至七米,多年平均年流量十七點四億立方米,自產水資源總量十二點三億立方米。
現在的涇河上,修建有好多座水電站,在涇陽張傢山建有著名的涇惠渠引水樞紐,引水灌溉涇陽、三原、高陵。每個工程都有攔腰截斷涇河的水壩,這些水壩都有抑制水流、沉淀泥沙的作用。而每座水庫,都有庫容聚水功能,從而使得涇河流水量,比過去沒有庫容的時候,流量相應減少,尤其是幹旱少雨時,更為明顯。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各自小河流水,流淌在深溝的山石之上,沖不起泥沙。隻要沒有下雨天,從塬頂上流下的雨水沖刷,小河流的就是清水。加之涇河流入陜西,水的流域基本都在沖光泥土的山石之上。所以就形成汛期泥沙量超過渭河,即涇濁渭清。非汛期涇河又清於渭河,即涇清渭濁的自然現象。
實際上涇河未變,是現時代的人,用強大的水利工程,改變的涇河。我想如果未來,國傢能加大水利工程建設,治理涇渭兩河的流水,兩河都將變成清水河,河水沒有區分,這個自然風景將會消失,涇渭分明也將成為書本記載,現實不復存在。
現有消息傳來,東莊水庫,已從計劃移到實際,並已開始動工,河道區域住戶讓其搬遷,河道的耕地也被征用,水庫正在建設中,工程是巨大而又宏偉的,是改造涇河濃墨重彩的一筆。
真心期望,東莊水庫工程能早點完工,讓沒有管控的涇河,變成既能發電,又能使得涇河變成清水河,不再給渭河帶去泥沙,也能為渭河,黃河變清做點貢獻。
衷心的期望,將來能在黃河之上,多安幾道水閥管控黃河,使黃河也能變成清水河。再不因為河水泛濫,給下遊帶來災難。治理需要資金,也需要時間,一代人完成不瞭的任務,就交給下一代來完成。隻要有一個宏偉的設想,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後繼,最終會完成這個目標。
涇河,就像條巨蟒,開天辟地以來,就盤踞在茫茫的黃土高原,它真實的寫照就是:
山梁萬道平地躺,小河相隔翹首望。
匯聚涇河繞黃土,恰是蒼天養黃蟒。
滾滾的涇河濁流,沖擊著黃土高坡,毫不吝嗇地帶走瞭它的泥土和污垢,留下道道不可填堵的深溝。支離破碎的山溝和被它肆虐過的頑石,似乎向人們訴說著它的兇猛與無情,住在涇河岸邊的人們,領略過它的瘋狂與殘忍。
似乎一些人,被這強大的自然現象所迷惑或感染,從而做出各種形形色色的事情來,恰是生活激流,沖擊著每個人的心靈,流淌著混雜的精神濁流。而這濁流,讓人憤怒、讓人傷心、讓人感嘆、讓人激動、讓人流淚、讓人難忘。這一切,就像涇河雕刻瞭黃土高原,留下一道長而深的溝壑一樣。在人們的心靈裡,留下道道不可磨滅的印跡。
那溝溝坎坎上,一代又一代人的足跡,以及他們揮灑的汗水與淚水,如同這山梁一樣,永久的保存在這片大地上。
河水,它可以帶走泥沙、帶走時間、甚至可以帶走一切,但它永遠也帶不走,沿河岸邊人們純樸的情感和對生活的執著追求。而恰恰留給人們的是,勤勞、執著、憨厚、持傢的執念。涇河岸邊人們的情感,如同涇河之水,永久地翻騰著、堅強地奔流著、世代地延續著。
涇河以混濁稱著,那麼,生活在涇河岸邊的人們,他們以什麼稱著呢?本人想通過這本書,和大傢展開深入探討。
本書所講述的故事,是發生在那個:軍閥混戰,地方割據,土匪猖狂,盜賊四起,社會動亂,民不聊生的民國末年,整個社會如同濁流滾滾的涇河之水,混雜的無法澄清。
人們的情感如同清泉,流入渾濁之中,再也看不到原本清澈的影子。所有的一切,都被污泥濁水,污染的看不到本來的面目,人性泯滅,生靈塗炭,社會進入最黑暗的時期。生活在最底下,本質有著傳統,善良的人們,被現實扭曲瞭靈魂的小醜們蹂躪著,上演出一幕幕慘無人道的行徑。他們在困苦中掙紮著,煎熬著,拼命著,維系著自己弱小而又頑強的生命。
生命的欲望、生活的期盼、養育的責任、兒女的牽掛、激勵著他們,在艱難困苦的生活中、在漫長的歲月裡,堅持著、忍耐著、等待著曙光的來臨。
本書以一個逃難母女的一生為主線,反映瞭兩個傢族,在變遷時代,所發生的興盛衰敗、恩怨情仇、悲歡離合的故事。展示著莊稼人,善良、淳樸、正直、執著、傳統的一面。又有被濁流污染而成的醜陋、邪惡、自私、愚昧、絕情的一面。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和時代脈搏緊緊相連,和山裡人的喜怒哀樂緊緊相扣,是莊稼人情感的傾訴、是一代人在所特定的年代裡生活的真實寫照。
隻因社會處在最黑暗的時期,人們處在最悲慘歲月,所以才有許多悲劇發生,而非人主觀刻意。尊重現實,尊重前輩的辛勤付出和他們的人格,是本人信奉的宗旨。
本書名定為《濁流》,明面上是描寫涇河濁流,實際寓意涇河岸邊人們生活中、以及思想裡的污泥濁水,來達到現實與生活,以及精神層面的三層含義。
因人觀察事物,站立的角度不同,以及個人觀點、認知的差異,難免出現偏差和失誤,所以,本人接受任何方面的批評與指導,圖求勉勵,以求進步。
三人行必有我師,人生路萬般不同。
探生活重重劫難,告後人珍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