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義,你此番前往漢中,幹系重大,雖然時間緊迫,可凡事還當以緩,不可急躁。”
成都外,十裡長亭。
龐統將一個包袱遞給瞭王安。
“兄長,你此番前往閬中,也當多勸說三將軍善待士卒才是。”
王安也勸說道。
龐統看瞭一眼周圍,又低聲的問王安。
“你小子,是不是又知道瞭些什麼?”
“不是,而是聽聞大王曾多次勸說三將軍,讓其善待士卒,切勿刑殺太過,最為關鍵的是,莫要讓三將軍將這等人留在身邊。”
王安小聲的說。
龐統聞言,多是點點頭,這話他也曾聽劉備提起過,可張飛這性情......
自己當全力而為。
“兄長,就此別過吧,若是誤瞭腳程,趕不到落宿之地,怕就要露宿荒野瞭。”
如今的成都,或者說是益州,在諸葛亮的治理之下,百姓大多安心生產,可總有盜匪出沒。
“你也當心才是。”
兩人依依惜別,分道揚鑣。
一人往東前往閬中,一人則是直接往北,前往漢中。
......
成都繁華的街頭,一個壯年的漢子神情有些落寞的回到瞭傢中。
身上的衣衫幹凈,打著幾個新舊不一的補丁。
“是夫君回來瞭麼?如何,那些舊人可願相幫一二?”
屋內傳來瞭一個婦人虛弱的聲音。
一聽婦人如此相問,話到嘴邊又難以出口。
自己似乎被人遺忘瞭,又或者,原本的同僚全部都對自己避而不見。
“此事尚有一二同僚,願意幫忙一二,隻是需要些許時日,你還是莫要操心這些事情,且好生將養身體。對瞭,怎得不見江兒他們?”
他回頭掃視瞭一眼,見傢中不見自傢兩個孩兒,又問道。
“他二人出去打柴去瞭。倒是你,當初你若是應瞭王太守,傢中也不至於此。你身負大將之才,當初漢中王對你多有招攬之心,黃先生等人也多次上門,”
婦人有些絮絮叨叨的說道,可很快便被這男子打斷。
“夠瞭。”
男子有些無力的打斷瞭婦人的嘮叨。
若是往日裡,婦人便不說瞭,可今日婦人卻忍不住瞭。
“怎的就不能說瞭?你莫要以為我這些時日,纏綿病榻,出不得門,可這成都城內的事情,我還是多少知道一些的。你也休要瞞騙我,你往日裡的那些同僚,如今對你怕是避之不及。”
男人被自傢婆娘點破,本想高聲呵斥,可一看如今傢中的情況,話到瞭嘴邊還是轉瞭個彎。
“這宅子還值點錢,過些時日便掛出去賣瞭,也好給你抓藥。”
“抓藥,抓藥,抓藥,宅子賣瞭換錢財,可這錢財也有用盡之時,夫君難道真要死守這般虛無縹緲的東西,而後拖累兒女麼?”
“夠瞭!”
男子終於忍不住瞭,剛開口呵斥,卻聽到瞭外面傳來瞭叩門之聲。
“張將軍可在傢中?”
聽著門外有些熟悉的聲音,男子深吸瞭一口氣,而後走到瞭門口,打開瞭大門。
門口之人,他還有幾分熟悉。
便是那王安身邊的親衛侍從。
“我傢先生此番來去匆匆,本想到將軍府上拜訪,可諸事繁雜,卻不曾得空,如今又急於北上,特遣小人前來,送些日常使用之物。”
說罷,也由不得男子阻攔,隻是一招手,身後跟著的士卒便不由分說擠進院子,熟練的找到瞭廚房,將帶來的袋子等都一一的放到廚房之內。
“匆忙之間,未曾備下厚禮,還望將軍勿怪。”
說罷,便轉身離去。
男子看著來來身上的殺氣,便知道這些人都是經歷過數次血戰的精銳之士,心中又是一陣感慨。
轉過頭,卻見自傢的婆娘已經披著衣衫走瞭出來。
“你不在屋內好生歇息,出來作甚?”
婦人卻不理會,隻走進瞭廚房,開始打開瞭袋子,檢查著先前送來的禮物。
解開瞭一個袋子,粗看之下,不過是一個一些米面之物,還有幾條肉幹。
婦人一看這些東西,心中便是歡喜,至少省著點吃,也可以不為幾日生計發愁。
“倒不知道還有何人記得你。”
“呵呵,如我這般落魄之人,還有誰人能記得我?”
男子有些落魄,院落中的兵器架早就空空如也,原本祖傳的長槍,也被自己典當換瞭糧食。
雒城一戰之後,族中子弟,幾乎死傷殆盡,剩餘的這些人,生計也頗為發愁。
先前漢中一戰,諸葛亮在楊洪的建議下,發動益州全體百姓,男子當戰,女子當運,可偏偏就是漏過瞭自己。
“夫君難道真的要為那劉季玉陪葬?如今漢中王隻是將他調到瞭荊州,且並未曾加害,可見其人仁德。何況二人同是漢室之後,以妾身看來,大王強過劉季玉多矣。
夫君,還當明白,何為小忠,何為大義。若夫君執意再次出仕,不如直接前往漢中王府,或是軍師府自薦,何必這般彎彎繞繞的,非但欠瞭人情,還謀不得高位。”
聽得自傢婆娘如此說,男子才咬咬牙,可讓他直接去漢中王府,心中還是有些不甘,思慮許久,還是讓婦人先去做飯,自己則是出門去瞭。
男子對成都頗為熟悉,又加之常年習武,腳力本就不俗,不過片刻功夫便來到瞭軍師府前。
“還請通報,便說張任前來求見。”
這男子便是張任,先前劉璋親自勸降,依舊不能使其折腰,可如今傢中越發困難,當為傢人考慮。
門房看瞭眼前之人一眼,雖然衣服打著補丁,神色之間有些落魄和不甘,可畢竟見過許多世面。
“且候著,我這便進去通報。”
說罷,隻將張任留在瞭大門外面等候。
雖隻過瞭片刻,可張任卻覺得時間無比漫長,等到門內再次傳來動靜,卻見當先一人,身長八尺,面如冠玉,一襲鶴氅葛巾,手持羽扇,快步而來。
“將軍何來太遲焉?且速速隨我一道前去面見大王。”
諸葛亮看到張任前來,心中極為高興。
剛剛入蜀主持政務之時,便註意到瞭張任,可便是多番讓人前去勸降也未能改變其心意,後來又陸續送米糧供養,也被張任逐一退回,卻不想今日居然能夠前來。
諸葛亮何等人,見張任求見,便將張任的來意猜瞭個七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