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聞言,差點笑出聲來,便立刻糾正。
“是李忠,李忠,不是什麼李忠狗兒。”
這時候,李狗兒才反應過來,是自己理會錯瞭,對眾人的大笑,隻是不好意思的撓撓頭。
“先生說什麼,便是什麼。”
其他人也紛紛哈哈大笑,將所有的事情
“至於李初一,初一乃是一月之始,一年之始,一元復始萬象生,叫李元,可好?”
李初一自然高興。
“至於河生,還有勇子,不知你二人可記得曾經的姓氏?”
王安又將頭轉向剩餘兩人,這二人隻搖搖頭,說自己不記得瞭。
“那不如就隨我姓吧,河生不如就取一個源字,源者,泉水之本,也有起源之意,隻希望今日之後,拋開往日種種,重頭開始,可好?“
河生聞言,連連點頭。王源,這個名字讓河生覺得很滿意,尤其是能夠跟隨王安姓,這更讓他覺得得意。
李元和李忠二人,則有些失落,河生得瞭王姓,日後便是王安府內之人,與王安榮辱與共瞭。
“至於勇子,不如就叫王勇吧。”
到瞭最後,王安就稍稍偷瞭個懶,王勇對此也沒有意見,反正自己今後也是有姓的人瞭。
這些事情做完,便到瞭晚飯時光,王安帶著幾人去吃飯,這幾人都格外的殷勤服侍,尤其是王源和王勇,更是搶著做一些事情,以此證明自己和李義等人的不一樣。
王安看在眼裡,隻微微的搖搖頭,有些事情,還是需要慢慢適應的。
他如此思量著,卻不知道公安城內,正有人等著他。
......
公安,軍師將軍府。
劉備入川之後,荊州軍務全部交由關羽負責,政務則由諸葛亮負責。
徐庶協助關羽鎮守江夏,趙雲協助諸葛亮負責公安,同時負責劉備府邸防禦,至於張飛,則是駐守江陵。
每月初一十五,關羽就會回公安找諸葛亮調撥糧草軍資,順便和傢人多聚聚,還會帶上瞭徐庶,讓他和母親多聚聚。至於江夏的房屋,則交由關平負責。
雖然平日裡對關平頗為嚴苛,但內心中,對關平極為滿意,武藝、兵法都足以獨當一面,所以臨時負責江夏防務也頗為放心。
張飛也會趁著這個時間回公安,目的就是為瞭和關羽小聚。
諸葛亮將關羽所需的糧草全部辦妥,又把交割文書交給徐庶。
“事已辦完,元直不妨先回去看看伯母,糧草軍資交割,亮會和府庫那邊交代,明日一早裝船,元直清點之後,便可以直接和雲長啟程。”
“如此,就多勞孔明費心瞭。”
兩人正在閑聊,就見馬謖匆匆而來,手中則是拿著一個信筒。
“大兄,宜城有信件。”
什麼?宜城的信件?
諸葛亮一聽到這個,心中不由有些擔心。先前便已收到曹軍連番派出多股兵馬不斷騷擾宜城一線的消息,如今還未到給宜城提供糧草,此刻來信,難道是宜城出事瞭?
一念及此,諸葛亮便立刻打開信件,原本還在聊天的徐庶也肅穆神情,看著諸葛亮的反應,卻見諸葛亮面色突然一變,而後喜上眉梢。
“哈哈,好消息啊,元直不妨猜猜看,是什麼消息?”
諸葛亮看完書信之後,立刻對 徐庶說道。
“哈哈,有好消息也不分享,卻要我來猜,孔明你可不厚道啊。”
徐庶起身接過諸葛亮地過來的書信,看完之後,也喜上眉梢。
“我等這一年來都沒能找到他,不想卻是去曹操的地盤轉道瞭。”
徐庶撫須笑道。
“二位先生,可是那王守義有消息瞭?”
送信的馬謖心中好奇,聽徐庶說完,隱隱有瞭答案。
“正是,守義此番歸來,頗為不易,亮原本還對守義心存疑慮,不想卻始終心系主公,實屬難得。”
諸葛亮笑著說道,這言語間對王安也頗為推崇,原本對王安的疑慮盡都煙消雲散。
“孔明你就是小心,守義對主公之心,天日可鑒,隻可惜眼下主公遠在西川,不然他也當極為高興,隻是不知孔明當如何安排守義?”
“哈哈哈,謹慎些,不是什麼壞事,至於如何安排,亮倒是有些想法,元直不如一同參詳一番?”
諸葛亮笑道,劉備入川之前,便將所有的政務全部交由諸葛亮,如今王安回來,若是諸葛亮不代表劉備,先做些安撫,怕是不妥。
“孔明速速道來。”
徐庶也起瞭好奇之心,想看看諸葛亮如何安排王安,自己又能否在其中有所幫助。
“守義如此忠義,豈可埋沒?我等當為其揚名天下。我意派人曉諭荊州,若是可以,也當讓此事擴散到襄陽,甚至天下,廣佈其忠義之舉,讓他們都知道,皇叔乃是天命所歸之人,號召天下忠義之士,投效主公,以早日光復漢室,平靖天下。”
諸葛亮立刻說道,在接到這個消息之後,他便開始在籌謀此事,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至於田宅金銀等身外之物,可以先安排一些,最後再由劉備做補充。
“妙,妙啊,如此一石三鳥,既可振奮荊州士民之心,又為守義揚名忠義之命,還彰顯主公仁德,孔明果然深謀遠慮。”
徐庶撫掌笑道。
諸葛亮起身,在書房內走瞭兩步,邊走邊說。
“天下紛亂,乃是人心喪亂,不知忠義所致,如今正可以借守義之事,昭示天下,人心向背。”
如今王安回來,而且是經過曹操的地盤回來,這等事跡,當好好宣傳一番,借此來說明人心向背,證明劉備乃是天命所歸之人,當能再造漢室。
人心,是一個極為奇妙的東西,當一個人如此想,可能不算什麼;一百個人,怕是連漣漪都泛不起,可若是上萬人,甚至百萬人呢?
人人都如王安這般,又何愁漢室不興?
一念及此,便讓馬謖速速派人去請關張二人過來商議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