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融入

葉晨的話讓江聞陷入瞭沉默,隨即在他的臉上再也看不見剛才的有事好商量,取而代之的是一臉的桀驁,隻見他玩味的笑瞭,然後看著葉晨說道:

“欣賞歸欣賞你,但是不代表我可以無條件的縱容你,甚至是聽你擺佈,說句難聽的話,想投資我的電影的人多瞭,你還真不一定排的上號,我可不是誰的錢都收的,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我不想投資人幹預我電影的拍攝,我的片場隻能有一個說瞭算的人,那就是我自己,其他人別說親爹親媽,就連我媳婦或是天王老子來都不好使。

你作為項目發起人,想要投資我的電影這無可厚非,但是打著參演的名義混進片場,對我的拍攝指手畫腳,那我隻能說你還是太天真瞭,激將法對我來說一般情況下都好使,但是如果觸及我的底線,那是絕對不行的。假如你隻是一個單一的演員,也許我還可以接受,但是外加投資人的身份,我就得想的多一點瞭,我這麼說你能明白嗎?”

葉晨在現實世界裡,是見過江聞的尿性的,知道他就是這麼直來直去的性格,江聞為什麼會讓人佩服,就是因為他敢於向世人喊出那句“我要站著把錢賺瞭”,為此他堅持拍自己想拍的電影,為此他從來不在電影中植入商業廣告。

江聞是才華與人品兼具的名導,他才華橫溢,無論是演技還是他導演的作品,都堪稱藝術。

江聞有點口吃,但是完全影響不瞭他的個性十足,這個人太註重完美,拍電影不惜成本,這就造成瞭拍攝電影的成本過高,如果票房不理想的話,七扣八扣之後,投資人有時候是血本無歸。

江聞的堅持,堅持說自己想說的話,不想向電影快消品的市場妥協,這也是江聞的電影不賺錢的原因,但是一但江聞妥協瞭,也就不是人們認識的那個江聞瞭。

當年在拍攝《紅高粱》期間,為瞭塑造好角色,他和第一次當導演的老謀子從頭吵到尾,就是在兩人不斷意見分歧不斷達成共識的爭吵中,一個轟動世界的大作誕生瞭。在演電影《芙蓉鎮》秦書田時,和大導演謝津也是經常的爭執不休。當時,謝津就說,江聞早晚得幹導演,他的點子太多瞭。

葉晨淡淡一笑,對著江聞說道:

“江導,不必動氣,我所謂的投資三千萬,其實我自己都知道,在你這裡絕對是杯水車薪,畢竟您的電影一般都是大制作,不是我們公司幾百萬的作品能比的。

我之所以會獻上這個劇本,然後又是投資,又要參演個配角,其實說白瞭,就是想跟在江導你這裡學經驗的,畢竟出入您劇組的動輒就是影帝影後級別的,能跟他們對戲,對我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這三千萬我根本就沒什麼回本的想法,就是莪獻上的一份學費罷瞭,能賺錢固然好,賺不到也就那樣瞭。所以我是絕對不會以投資人的身份,幹預你劇組的正常運行的,這一點可以寫進將來的合同裡,還請江導放心!”

正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江聞看到葉晨把自己的姿態放的這麼低,他反而覺得有些不好意思瞭,感覺自己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瞭。於是便說道:

“這樣就完全沒問題瞭,我這個人習慣醜話說在前頭,你這個劇本我是非常看好,準備好好打磨。隻不過我眼下正忙著拍攝《太陽照常升起》,實在是分身乏術,再加上我這個電影上映之後肯定是不會賺錢,投資人那頭得讓人傢緩緩,所以得晚個一兩年才能正式開拍你這個劇本!”

葉晨聽瞭江聞的解釋,不禁莞爾一笑,江聞對自己的認知永遠都是這麼明確,不過好飯不怕晚,葉晨自然是不會在意,於是便說道:

“這不是問題,我手頭還有別的事情要忙,我手下的話劇團過瞭年就要開始上新的話劇,再加上我手頭還有好幾個電視劇的本子,我先自己磨練一下演技,這樣到時候跟你們這些大咖對戲的時候,才不至於怯場。”

江聞剛才就註意到瞭,葉晨在給自己翻找劇本的時候,是在一摞劇本中抽出來的一份,於是便半開玩笑的問道:

“剛才你給我拿劇本的時候,我看到你拿出瞭一摞子,別告訴我那些都是劇本!”

江聞本是一時戲言,沒想到葉晨點瞭點頭,然後說道:

“我在北影上學的時候,發表瞭幾本小說,跟出版社那邊還算熟悉,所以看到瞭自己心怡的作品,就會用稿酬把版權拿在自己手裡,改編成或電影或電視劇的劇本,想著畢業從事這個行業,早晚用得著,一來二去的就攢瞭幾十個劇本,這不就用上瞭嘛!”

江聞聽到後,感覺整個人都不好瞭,幾十個劇本,這特麼也是人幹的事兒?要是每個劇本都有自己手中作品的含金量,這傢夥相當於掌握瞭一大筆的無形資產啊!

在京圈兒廝混的這些個大院兒子弟,都是眼高於頂的存在,因為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也隻有他們才有自己的渠道去接觸到一些文學作品,所以他們骨子裡都自覺高人一等。

江聞本以為自己就已經夠優秀的瞭,在學校的時候就是風雲人物,畢業之後得到導演陳傢霖的賞識,拍攝瞭電影《末代皇後》,第二年又拍攝瞭傢喻戶曉的《芙蓉鎮》,緊接著跟老謀子合作瞭《紅高粱》。

然而江聞和葉晨一對比,發現瞭二人之間的差距,自己是一直有圈內的關系作為自己的後盾,而且時不時的有貴人扶持,而葉晨則是給自己不停的創造機會,兩相比較之下,江聞不禁有瞭一絲挫敗感。

不過江聞的性格本身就灑脫,不會對這種事情過多的糾結,反而讓他對葉晨的觀感更好瞭,他笑瞭笑,對葉晨問道:

“到飯點兒瞭,咱倆出去隨便吃點兒吧,我給你介紹個朋友,既然已經進瞭這個圈子,大傢之間互相幫襯是在所難免的事情,孤木不成林。”

面對江聞的邀請,葉晨自然是欣然應允,江聞出去打瞭個電話,回來的時候,葉晨已經收拾妥當,二人離開瞭公司,葉晨在江聞的帶領下,來到瞭一傢私傢菜館兒。

這傢私傢菜館兒叫做米店,位於東四九條八十八號共享際大樓裡一層,大隱隱於市的雲南文藝小館,不僅是胃和心的棲息地,也是四九城文青的打卡地,不做任何營銷和廣告,全靠食客口口相傳。

葉晨和江聞到的時候,有人已經等在瞭那裡,隻見那人打量瞭一眼江聞,然後說道:

“你丫也是夠瞭,請客吃飯結果客人反倒是先到,你卻姍姍來遲,在傢梳妝打扮來著?用不用再給你半個點兒,讓你去補補妝?”

如果是外人對江聞說出這樣的話來,江聞能抽的他媽都不認識他,然而面對眼前這位,江聞卻是一點脾氣都沒有,打瞭個哈哈,然後把葉晨介紹瞭過去,因為這位不是別人,正是京圈兒赫赫有名的大佬鄭小龍。

說起京圈,大傢第一個想到的是汪爍,但其實鄭小龍在京圈的地位並不亞於汪爍,鄭小龍提拔瞭京圈兩位大導演,一位是電影導演馮大炮,一位是電視劇導演趙保鋼,可以說鄭小龍嶄露頭角的時候,這兩位隻有給他打雜的份兒。

鄭小龍出生於一九五二年,比汪爍,馮大炮大六歲,是一個標準的大院子弟,十幾歲時,被下放到冰天雪地的北大荒插隊。十八歲時,在河南某部隊服役期間,開始瞭他的寫作生涯,因為文章寫得好,指導員讓他負責全連的年終報告,後來幹脆就叫他去機關單位擔任宣傳幹事,機關單位擁有自己的圖書館,鄭小龍因此閱讀瞭大量文學書籍,打下瞭深厚的文學基礎。

一九七五年二十三歲的鄭小龍復員轉業,成為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的記者,兩年後國傢恢復高考,鄭小龍隻想看看自己的實力如何,卻沒想到一次就通過瞭考試,成為瞭北京大學分校中文系的一名大學生。

在大學期間,鄭小龍的創作能力得到瞭質的提高,發表瞭第一篇小說《輕輕的敲門聲》,和第一個電影文學劇本《兩航歸夢》,大學畢業後,鄭小龍加入剛剛成立的北京電視藝術中心,也就是北視。憑借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業務能力,很快就成為北視中心副主任,成為領導後的鄭曉龍提拔瞭兩個人,一個是在鋼廠當翻砂工的趙保鋼,一個是剛退伍的馮大炮,馮大炮能認識汪爍也是由鄭小龍介紹的。

那是一九八六年,鄭小龍帶著美工馮大炮,在海南島拍電視劇《大林莽》,有一天鄭小龍躺在馮大炮為他鋪好的芭蕉葉上讀書,不時發出咯咯的笑聲,一邊笑還一邊罵真他媽孫子,馮大炮問,誰這麼孫子把你樂成這樣,鄭小龍把書遞給馮大炮說,汪爍,我認識的一哥們兒,馮大炮接過書一看,小說的名字《浮出海面》,後來在鄭小龍的介紹下,馮大炮認識瞭他在京圈中的第二個貴人汪爍,到這裡,京圈就漸漸形成瞭。

在汪爍剛成名的時候,鄭小龍在一眾朋友中的地位是最高的,資源也是最多的,因為他是北視副主任,在那個年代,華夏電視劇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市場制度,所以怎麼拍,拍什麼,用誰拍,基本上都是由北視副主任鄭小龍拍板決定,比如演員選誰,鄭小龍的訣竅就是大傢一起吃頓飯,覺得誰氣質好就直接留下來。

再比如在當時創下百分之九十收視率的神劇《渴望》,就是鄭小龍、汪爍、李小明和鄭凱龍四個人在薊門飯店的一個包廂裡,一邊喝酒一邊聊天,就把故事的框架確定瞭下來,然後再由編劇把具體的故事寫出來,變成電視劇本。

渴望成功後,鄭小龍又帶著汪爍、馮大炮等人如法炮制搞出瞭《編輯部的故事》,雖然這兩部神劇都不是鄭曉龍導演,但導演趙保鋼也是鄭曉龍一手提拔的,鄭小龍確實相當於制片人,後來鄭小龍帶著馮大炮一起去米國拍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再一次大獲成功,馮大炮也因此搖身一變,鳥槍換炮,從編劇躋身導演行列,所以鄭小龍可以說絕對是個人才。

不僅是善於發現千裡馬的伯樂,他自己也還是有幾把刷子的,鄭小龍之所以在京圈德高望重,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願意把機會讓給小弟們。一九九七年,許靜磊因主演的電視劇《一場風花雪月的事》一炮而紅。

其實這部劇鄭小龍原本打算親自指導,之所以導演換成瞭趙保鋼,是因為趙保鋼覺得這部戲很適合自己,於是在友誼賓館樓下苦等鄭小龍兩個多小時,希望自己能指導這部電影,鄭小龍聽到這話後,毫不猶豫的把機會給瞭趙寶剛,不僅讓他有瞭一飛沖天的機會,更是促成瞭他和海巖的黃金搭檔,後來海巖和趙保鋼這對黃金組合為華夏影視劇貢獻瞭無數經典,而鄭小龍也逐漸走向幕後,深藏功與名。

後世的網絡大時代非常發達,關於江聞的那些個糗事兒,葉晨也算是瞭如指掌,知道鄭小龍是在拿江聞當年自己在傢拍攝沉楷哥《霸王別姬》裡程蝶衣定妝照這件事,來調侃江聞,不禁啞然失笑,這位大佬也太惡搞瞭。

鄭小龍和江聞相識多年,二人還一起拍攝瞭《北京人在紐約》,所以關系一直很好,鄭小龍知道江聞向來都不是無的放矢的人,既然他能帶人來讓自己認識,說明他本身也已經認可瞭這個人,所以鄭小龍對於葉晨,也沒表示出疏遠來,跟葉晨天南海北的聊著天。

葉晨別的不敢說,在知識面兒上,是絕對不遜色與眼前這兩位的,而且在《人世間》的世界裡,經歷過那個年代,所以很多話都能說到點上,這讓鄭小龍不由得側目。

鄭小龍這些年一直身居幕後,是因為沒看到什麼值得他出手的大制作,在江聞的介紹裡,得知葉晨手裡攢瞭不少的電影,電視劇本,而且品質都還相當不錯,就隨口說瞭一句:

“找個時間讓我開開眼,我看看有沒有什麼能讓我中意的劇本,這些年沒活動,感覺身子骨都有些僵硬瞭!”

葉晨笑著幫鄭小龍斟上瞭酒,然後說道:

“我手頭上還真有兩個本子,特別適合您,一個是我上學那幾年在博客裡發表的小說,叫做《後宮.甄嬛傳》,版權我自己留在瞭手裡,另一個叫做《羋月傳》,也是一樣,鄭大哥你有興趣的話,給我留個地址,明兒個我把劇本給你送過去瞧瞧!”

“臥槽!”鄭小龍不由得瞪大瞭雙眼,看向葉晨說道:

“那本兒《後宮.甄嬛傳》是你寫的?!我還一直跟圈兒裡的這群人說呢,別看這本書描寫的是後宮裡的那些事兒,卻是站在瞭現實主義的批判角度,完全沒有女人的矯揉造作,我找這個作者有段時間瞭,隻不過一直沒什麼音信,沒想到在這裡見著瞭!”

葉晨當然知道鄭小龍的意思,這本書的原著作者流瀲紫,作為一位毫無工作經驗的大三學生,因為喜歡香港TVB出品的《金枝欲孽》,便開始在網上連載刊文,積攢瞭不小的讀者群。讀者中有一位作傢,其丈夫是電視劇導演,因而決定改編成電視劇。最終,成就瞭一部播放量數以億計的經典作品。《甄嬛傳》的誕生過程,本身也是那個階段開放積極的社會氣候之隱喻。

不過,鄭曉龍作為大院子弟、從八十年代的北京走過來的創作者,現實主義是他的底色。他並不想誇大那些“雞零狗碎、勾心鬥角”的宮鬥部分,想在娛樂化的劇集裡加塞一些思想內核,把《甄嬛傳》電視劇制作成一部更“落地”,更符合現實主義邏輯的作品。

“《甄嬛傳》的主題是批判。”鄭曉龍在多個采訪中都提到過《甄嬛傳》真正的內核。

葉晨在人世間世界裡,接觸過他們那個時代的傷痕文學,更能跟鄭小龍產生共情,他在心裡是認同鄭小龍的觀點的,所以在發表小說的時候,把小說很大內容上用自己獨特的筆觸進行瞭改編。

葉晨和鄭小龍之間因為有瞭共同的話題,所以聊的火熱,反倒是把江聞給冷落到瞭一邊,他平時可沒鄭小龍的閑工夫,而且這些年就沒怎麼接觸過所謂的網絡文學,這就導致瞭根本插不上話。

不過作為人精的江聞有自己的辦法,他故意幹咳瞭一聲,然後對著葉晨問道:

“我剛才聽你說,還有部什麼《羋月傳》?你說的羋月,是歷史上秦始皇的高祖母,秦宣太後羋八子嗎?”

葉晨的話讓江聞陷入瞭沉默,隨即在他的臉上再也看不見剛才的有事好商量,取而代之的是一臉的桀驁,隻見他玩味的笑瞭,然後看著葉晨說道:

“欣賞歸欣賞你,但是不代表我可以無條件的縱容你,甚至是聽你擺佈,說句難聽的話,想投資我的電影的人多瞭,你還真不一定排的上號,我可不是誰的錢都收的,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我不想投資人幹預我電影的拍攝,我的片場隻能有一個說瞭算的人,那就是我自己,其他人別說親爹親媽,就連我媳婦或是天王老子來都不好使。

你作為項目發起人,想要投資我的電影這無可厚非,但是打著參演的名義混進片場,對我的拍攝指手畫腳,那我隻能說你還是太天真瞭,激將法對我來說一般情況下都好使,但是如果觸及我的底線,那是絕對不行的。假如你隻是一個單一的演員,也許我還可以接受,但是外加投資人的身份,我就得想的多一點瞭,我這麼說你能明白嗎?”

葉晨在現實世界裡,是見過江聞的尿性的,知道他就是這麼直來直去的性格,江聞為什麼會讓人佩服,就是因為他敢於向世人喊出那句“我要站著把錢賺瞭”,為此他堅持拍自己想拍的電影,為此他從來不在電影中植入商業廣告。

江聞是才華與人品兼具的名導,他才華橫溢,無論是演技還是他導演的作品,都堪稱藝術。

江聞有點口吃,但是完全影響不瞭他的個性十足,這個人太註重完美,拍電影不惜成本,這就造成瞭拍攝電影的成本過高,如果票房不理想的話,七扣八扣之後,投資人有時候是血本無歸。

江聞的堅持,堅持說自己想說的話,不想向電影快消品的市場妥協,這也是江聞的電影不賺錢的原因,但是一但江聞妥協瞭,也就不是人們認識的那個江聞瞭。

當年在拍攝《紅高粱》期間,為瞭塑造好角色,他和第一次當導演的老謀子從頭吵到尾,就是在兩人不斷意見分歧不斷達成共識的爭吵中,一個轟動世界的大作誕生瞭。在演電影《芙蓉鎮》秦書田時,和大導演謝津也是經常的爭執不休。當時,謝津就說,江聞早晚得幹導演,他的點子太多瞭。

葉晨淡淡一笑,對著江聞說道:

“江導,不必動氣,我所謂的投資三千萬,其實我自己都知道,在你這裡絕對是杯水車薪,畢竟您的電影一般都是大制作,不是我們公司幾百萬的作品能比的。

我之所以會獻上這個劇本,然後又是投資,又要參演個配角,其實說白瞭,就是想跟在江導你這裡學經驗的,畢竟出入您劇組的動輒就是影帝影後級別的,能跟他們對戲,對我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這三千萬我根本就沒什麼回本的想法,就是莪獻上的一份學費罷瞭,能賺錢固然好,賺不到也就那樣瞭。所以我是絕對不會以投資人的身份,幹預你劇組的正常運行的,這一點可以寫進將來的合同裡,還請江導放心!”

正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江聞看到葉晨把自己的姿態放的這麼低,他反而覺得有些不好意思瞭,感覺自己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瞭。於是便說道:

“這樣就完全沒問題瞭,我這個人習慣醜話說在前頭,你這個劇本我是非常看好,準備好好打磨。隻不過我眼下正忙著拍攝《太陽照常升起》,實在是分身乏術,再加上我這個電影上映之後肯定是不會賺錢,投資人那頭得讓人傢緩緩,所以得晚個一兩年才能正式開拍你這個劇本!”

葉晨聽瞭江聞的解釋,不禁莞爾一笑,江聞對自己的認知永遠都是這麼明確,不過好飯不怕晚,葉晨自然是不會在意,於是便說道:

“這不是問題,我手頭還有別的事情要忙,我手下的話劇團過瞭年就要開始上新的話劇,再加上我手頭還有好幾個電視劇的本子,我先自己磨練一下演技,這樣到時候跟你們這些大咖對戲的時候,才不至於怯場。”

江聞剛才就註意到瞭,葉晨在給自己翻找劇本的時候,是在一摞劇本中抽出來的一份,於是便半開玩笑的問道:

“剛才你給我拿劇本的時候,我看到你拿出瞭一摞子,別告訴我那些都是劇本!”

江聞本是一時戲言,沒想到葉晨點瞭點頭,然後說道:

“我在北影上學的時候,發表瞭幾本小說,跟出版社那邊還算熟悉,所以看到瞭自己心怡的作品,就會用稿酬把版權拿在自己手裡,改編成或電影或電視劇的劇本,想著畢業從事這個行業,早晚用得著,一來二去的就攢瞭幾十個劇本,這不就用上瞭嘛!”

江聞聽到後,感覺整個人都不好瞭,幾十個劇本,這特麼也是人幹的事兒?要是每個劇本都有自己手中作品的含金量,這傢夥相當於掌握瞭一大筆的無形資產啊!

在京圈兒廝混的這些個大院兒子弟,都是眼高於頂的存在,因為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也隻有他們才有自己的渠道去接觸到一些文學作品,所以他們骨子裡都自覺高人一等。

江聞本以為自己就已經夠優秀的瞭,在學校的時候就是風雲人物,畢業之後得到導演陳傢霖的賞識,拍攝瞭電影《末代皇後》,第二年又拍攝瞭傢喻戶曉的《芙蓉鎮》,緊接著跟老謀子合作瞭《紅高粱》。

然而江聞和葉晨一對比,發現瞭二人之間的差距,自己是一直有圈內的關系作為自己的後盾,而且時不時的有貴人扶持,而葉晨則是給自己不停的創造機會,兩相比較之下,江聞不禁有瞭一絲挫敗感。

不過江聞的性格本身就灑脫,不會對這種事情過多的糾結,反而讓他對葉晨的觀感更好瞭,他笑瞭笑,對葉晨問道:

“到飯點兒瞭,咱倆出去隨便吃點兒吧,我給你介紹個朋友,既然已經進瞭這個圈子,大傢之間互相幫襯是在所難免的事情,孤木不成林。”

面對江聞的邀請,葉晨自然是欣然應允,江聞出去打瞭個電話,回來的時候,葉晨已經收拾妥當,二人離開瞭公司,葉晨在江聞的帶領下,來到瞭一傢私傢菜館兒。

這傢私傢菜館兒叫做米店,位於東四九條八十八號共享際大樓裡一層,大隱隱於市的雲南文藝小館,不僅是胃和心的棲息地,也是四九城文青的打卡地,不做任何營銷和廣告,全靠食客口口相傳。

葉晨和江聞到的時候,有人已經等在瞭那裡,隻見那人打量瞭一眼江聞,然後說道:

“你丫也是夠瞭,請客吃飯結果客人反倒是先到,你卻姍姍來遲,在傢梳妝打扮來著?用不用再給你半個點兒,讓你去補補妝?”

如果是外人對江聞說出這樣的話來,江聞能抽的他媽都不認識他,然而面對眼前這位,江聞卻是一點脾氣都沒有,打瞭個哈哈,然後把葉晨介紹瞭過去,因為這位不是別人,正是京圈兒赫赫有名的大佬鄭小龍。

說起京圈,大傢第一個想到的是汪爍,但其實鄭小龍在京圈的地位並不亞於汪爍,鄭小龍提拔瞭京圈兩位大導演,一位是電影導演馮大炮,一位是電視劇導演趙保鋼,可以說鄭小龍嶄露頭角的時候,這兩位隻有給他打雜的份兒。

鄭小龍出生於一九五二年,比汪爍,馮大炮大六歲,是一個標準的大院子弟,十幾歲時,被下放到冰天雪地的北大荒插隊。十八歲時,在河南某部隊服役期間,開始瞭他的寫作生涯,因為文章寫得好,指導員讓他負責全連的年終報告,後來幹脆就叫他去機關單位擔任宣傳幹事,機關單位擁有自己的圖書館,鄭小龍因此閱讀瞭大量文學書籍,打下瞭深厚的文學基礎。

一九七五年二十三歲的鄭小龍復員轉業,成為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的記者,兩年後國傢恢復高考,鄭小龍隻想看看自己的實力如何,卻沒想到一次就通過瞭考試,成為瞭北京大學分校中文系的一名大學生。

在大學期間,鄭小龍的創作能力得到瞭質的提高,發表瞭第一篇小說《輕輕的敲門聲》,和第一個電影文學劇本《兩航歸夢》,大學畢業後,鄭小龍加入剛剛成立的北京電視藝術中心,也就是北視。憑借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業務能力,很快就成為北視中心副主任,成為領導後的鄭曉龍提拔瞭兩個人,一個是在鋼廠當翻砂工的趙保鋼,一個是剛退伍的馮大炮,馮大炮能認識汪爍也是由鄭小龍介紹的。

那是一九八六年,鄭小龍帶著美工馮大炮,在海南島拍電視劇《大林莽》,有一天鄭小龍躺在馮大炮為他鋪好的芭蕉葉上讀書,不時發出咯咯的笑聲,一邊笑還一邊罵真他媽孫子,馮大炮問,誰這麼孫子把你樂成這樣,鄭小龍把書遞給馮大炮說,汪爍,我認識的一哥們兒,馮大炮接過書一看,小說的名字《浮出海面》,後來在鄭小龍的介紹下,馮大炮認識瞭他在京圈中的第二個貴人汪爍,到這裡,京圈就漸漸形成瞭。

在汪爍剛成名的時候,鄭小龍在一眾朋友中的地位是最高的,資源也是最多的,因為他是北視副主任,在那個年代,華夏電視劇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市場制度,所以怎麼拍,拍什麼,用誰拍,基本上都是由北視副主任鄭小龍拍板決定,比如演員選誰,鄭小龍的訣竅就是大傢一起吃頓飯,覺得誰氣質好就直接留下來。

再比如在當時創下百分之九十收視率的神劇《渴望》,就是鄭小龍、汪爍、李小明和鄭凱龍四個人在薊門飯店的一個包廂裡,一邊喝酒一邊聊天,就把故事的框架確定瞭下來,然後再由編劇把具體的故事寫出來,變成電視劇本。

渴望成功後,鄭小龍又帶著汪爍、馮大炮等人如法炮制搞出瞭《編輯部的故事》,雖然這兩部神劇都不是鄭曉龍導演,但導演趙保鋼也是鄭曉龍一手提拔的,鄭小龍確實相當於制片人,後來鄭小龍帶著馮大炮一起去米國拍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再一次大獲成功,馮大炮也因此搖身一變,鳥槍換炮,從編劇躋身導演行列,所以鄭小龍可以說絕對是個人才。

不僅是善於發現千裡馬的伯樂,他自己也還是有幾把刷子的,鄭小龍之所以在京圈德高望重,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願意把機會讓給小弟們。一九九七年,許靜磊因主演的電視劇《一場風花雪月的事》一炮而紅。

其實這部劇鄭小龍原本打算親自指導,之所以導演換成瞭趙保鋼,是因為趙保鋼覺得這部戲很適合自己,於是在友誼賓館樓下苦等鄭小龍兩個多小時,希望自己能指導這部電影,鄭小龍聽到這話後,毫不猶豫的把機會給瞭趙寶剛,不僅讓他有瞭一飛沖天的機會,更是促成瞭他和海巖的黃金搭檔,後來海巖和趙保鋼這對黃金組合為華夏影視劇貢獻瞭無數經典,而鄭小龍也逐漸走向幕後,深藏功與名。

後世的網絡大時代非常發達,關於江聞的那些個糗事兒,葉晨也算是瞭如指掌,知道鄭小龍是在拿江聞當年自己在傢拍攝沉楷哥《霸王別姬》裡程蝶衣定妝照這件事,來調侃江聞,不禁啞然失笑,這位大佬也太惡搞瞭。

鄭小龍和江聞相識多年,二人還一起拍攝瞭《北京人在紐約》,所以關系一直很好,鄭小龍知道江聞向來都不是無的放矢的人,既然他能帶人來讓自己認識,說明他本身也已經認可瞭這個人,所以鄭小龍對於葉晨,也沒表示出疏遠來,跟葉晨天南海北的聊著天。

葉晨別的不敢說,在知識面兒上,是絕對不遜色與眼前這兩位的,而且在《人世間》的世界裡,經歷過那個年代,所以很多話都能說到點上,這讓鄭小龍不由得側目。

鄭小龍這些年一直身居幕後,是因為沒看到什麼值得他出手的大制作,在江聞的介紹裡,得知葉晨手裡攢瞭不少的電影,電視劇本,而且品質都還相當不錯,就隨口說瞭一句:

“找個時間讓我開開眼,我看看有沒有什麼能讓我中意的劇本,這些年沒活動,感覺身子骨都有些僵硬瞭!”

葉晨笑著幫鄭小龍斟上瞭酒,然後說道:

“我手頭上還真有兩個本子,特別適合您,一個是我上學那幾年在博客裡發表的小說,叫做《後宮.甄嬛傳》,版權我自己留在瞭手裡,另一個叫做《羋月傳》,也是一樣,鄭大哥你有興趣的話,給我留個地址,明兒個我把劇本給你送過去瞧瞧!”

“臥槽!”鄭小龍不由得瞪大瞭雙眼,看向葉晨說道:

“那本兒《後宮.甄嬛傳》是你寫的?!我還一直跟圈兒裡的這群人說呢,別看這本書描寫的是後宮裡的那些事兒,卻是站在瞭現實主義的批判角度,完全沒有女人的矯揉造作,我找這個作者有段時間瞭,隻不過一直沒什麼音信,沒想到在這裡見著瞭!”

葉晨當然知道鄭小龍的意思,這本書的原著作者流瀲紫,作為一位毫無工作經驗的大三學生,因為喜歡香港TVB出品的《金枝欲孽》,便開始在網上連載刊文,積攢瞭不小的讀者群。讀者中有一位作傢,其丈夫是電視劇導演,因而決定改編成電視劇。最終,成就瞭一部播放量數以億計的經典作品。《甄嬛傳》的誕生過程,本身也是那個階段開放積極的社會氣候之隱喻。

不過,鄭曉龍作為大院子弟、從八十年代的北京走過來的創作者,現實主義是他的底色。他並不想誇大那些“雞零狗碎、勾心鬥角”的宮鬥部分,想在娛樂化的劇集裡加塞一些思想內核,把《甄嬛傳》電視劇制作成一部更“落地”,更符合現實主義邏輯的作品。

“《甄嬛傳》的主題是批判。”鄭曉龍在多個采訪中都提到過《甄嬛傳》真正的內核。

葉晨在人世間世界裡,接觸過他們那個時代的傷痕文學,更能跟鄭小龍產生共情,他在心裡是認同鄭小龍的觀點的,所以在發表小說的時候,把小說很大內容上用自己獨特的筆觸進行瞭改編。

葉晨和鄭小龍之間因為有瞭共同的話題,所以聊的火熱,反倒是把江聞給冷落到瞭一邊,他平時可沒鄭小龍的閑工夫,而且這些年就沒怎麼接觸過所謂的網絡文學,這就導致瞭根本插不上話。

不過作為人精的江聞有自己的辦法,他故意幹咳瞭一聲,然後對著葉晨問道:

“我剛才聽你說,還有部什麼《羋月傳》?你說的羋月,是歷史上秦始皇的高祖母,秦宣太後羋八子嗎?”

上壹章   ←  章節目錄  →   下壹章
最新小說: 百變小師姐她又茍又強 康陶繼承人白天裝義體晚上拆公司 懷瞭大佬的崽後,他跑路瞭 穿書死遁後,病態劍尊囚禁我 蟲族之跨越時空的救贖 信瞭你的邪[刑偵] 傻王爺傢的耳聾夫人 分化後我把好兄弟撲倒瞭 穿成一個傻子 路合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