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基建工程!此乃國之重器!

歷史上,真正不斷攀升的,竟是皇室開支這一領域。

朱明宗室繁多,上百位王爺就如同百條寄生蟲,依附於大明王朝之上,且其數量逐年遞增。

這些朱氏王爺無所事事,亦不得有所作為,隻能不停地繁衍後代。每新增一名成員,國庫便需相應地增加供給。

至明朝晚期,這一項開支已超過財政支出三分之一,猶如巨石般沉重,壓得本就吃力的大明財政喘不過氣來。

幸得李祺及時獻策,與老朱合力改革宗藩體制,將諸王封於海外,終於化解瞭這一隱患。

聽到李祺的話,眾人也是微微點點頭。

往昔大明國庫之支出實則頗為節儉,蓋因銀兩並不充裕,征收所得多以實物為主。是以,官員們的薪酬福利中亦包含瞭各式實物,諸如糧食、佈匹、絲絹、茶葉等,品類繁多,不計其數。

“父皇,臣鬥膽進言,關於朝廷稅收之分配與開支,實應制定周詳之規劃。譬如,官府日常之開支,其所占比重,宜嚴格控制在一定之數。”

“以大明官府為例,其開支占總額之十個百分點,即一成。故今年用於官府之稅銀,宜定為七百萬兩之數,涵蓋官員俸祿、衙署運轉等各項必要開銷。”

此話一出,全場嘩然。

吏部尚書翟善急切地追問:“七百萬兩銀子,莫非是用來增加眾位的俸祿?”

話音剛落,現場眾人無不瞪目結舌,震驚異常。

若真將這七百萬兩銀子用於官員俸祿,那大明朝官員的年薪豈不是激增數十倍?

雖然眾人都不是仰賴朝廷俸祿度日,但若能合理合法地獲得更多俸祿,便無需再行冒險觸犯律法,眾人自然也都是喜聞樂見的。

“諸位大人不必驚訝,這不過是個比方。朝廷寬裕瞭,給大傢添些體已,總比讓人鉆空子強。”李祺笑瞭笑回道。

“確實,確實,這樣的安排極為合理。”

眾人一聽,立刻紛紛點頭,畢竟漲薪是每個人都樂於見到的喜事!

“同理,三項主要開支得以明確後,餘下的財政收入便可投入到基礎設施的優化與提升中。”

基建?!

眾人聽到這話頓時一愣。

“最簡單地,便是修路造橋!”

李祺再次提出瞭修路大計!

先前他與太子標籌劃良久,也隻是推動瞭重點大城的修路計劃。

比如金陵帝都,比如揚州、開封等地,而尋常州府則是無動於衷,不是他們不想修,而是壓根拿不出這個錢來。

現在朝廷富裕瞭,正是花錢的時候,那麼修路當然要提上日程,不但要修,還要全面普及!

“父皇,各位大臣,相信大傢對水泥馬路的價值已經有瞭深刻的認識。昔日天津與京城之間,若無此路面,往返之路頗為艱辛,耗時長達月餘,甚至更久。”

“然而,自從鋪設瞭堅硬的水泥路面,交通往來變得極為便捷,僅需半個月乃至十日便可往返,極大地改善瞭民眾的出行條件,推動瞭地方經濟的蓬勃發展。

“設想若是大明各省份皆能鋪設如此水泥道路,實現州府郡縣間的路面連貫,必將極大地促進貨物流轉與人員往來,對我國大明的繁榮富強極為有利。”

“不可否認,僅就災害應急而言,昔日各地上繳的稅糧往往需耗時數月才能抵達京城。加之道路崎嶇難行,運輸途中的損失頗為嚴重,常常出現一百斤糧食在路途中損耗近三四成的情況。”

“然而,隨著水泥馬路的鋪設,運輸時間得以大幅縮短,損耗也相應減少。今後朝廷在進行賑災工作時,面臨的壓力將大大減輕。因為一旦某地遭遇災害,其他地區便能迅速調集糧食進行支援。”

李祺環顧四周,再次展開關於修建橋梁與道路的深遠意義及其益處的論述。

“致富之路,始於腳下;修路之要,眾人皆知。”這是流傳至今的智慧。

道路的價值無需置疑,如今大明已經掌握瞭水泥的制作技術,水泥馬路自當在大明境內廣泛鋪展。

華夏這片土地,深受副熱帶高壓的影響,自古以來便多災多難,南澇北旱或北澇南旱的景象,幾乎是年年上演,鮮有風調雨順之時。

因此,賑災之事,成為瞭歷朝歷代朝廷關註的重心。

在賑災工作中,糧食供應至關重要。

民眾若腹中空虛,便會無所不為;而一旦溫飽無憂,諸多問題便迎刃而解。

然而,糧食問題始終如懸於頂的利劍,歷朝歷代都極為重視糧倉建設與糧食儲備,其核心目的,便是為瞭應對災荒。

現在李祺提出瞭在大明各地大修水泥馬路,這一點上面是講到老朱的心裡面去瞭。

每一輪朝代更迭,幾乎都肇始於自然災害,食不果腹的百姓無法生存,揭竿而起,由此引發瞭一場又一場農民起義的浪潮,終致政權易手。

隨著水泥馬路的鋪設,賑災工作變得更為便捷,災區的民眾也能夠較為容易地逃生至他處,從而最大限度地減輕瞭災荒帶來的影響。

這對於鞏固大明的基業,確保朱傢王朝的穩固,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確實,國庫充盈之下,我國大明各地便可大興土木,廣泛鋪設水泥路面。 ”

眾位大臣聽後,亦是紛紛頷首贊同。

水泥道路的優勢不勝枚舉,諸多地區民眾甚至自發團結起來,有錢的捐資,有力的獻工,共同推進水泥道路的建設。

然而,這種橫跨各省的水泥道路,終究還需依靠朝廷之力來完成。其修建所需的經濟投入與成本耗費極為龐大,唯有朝廷才有此財力承擔。

“現在朝廷有錢,首要任務便是完善這些基建工程,一旦做成瞭,這可是造福子孫後人、千秋萬代的大功績!”

李祺笑著開口道,再次引發瞭眾人的熱情。

基建工程,本就是國之重器。

這代人苦一點,後世子孫都能跟著享福。

老朱聽後豁然起身,立刻拍板下令。

“說得好!”

“這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戶部與工部盡快拿出一個章程來!”

上壹章   ←  章節目錄  →   下壹章
最新小說: 百變小師姐她又茍又強 康陶繼承人白天裝義體晚上拆公司 懷瞭大佬的崽後,他跑路瞭 穿書死遁後,病態劍尊囚禁我 蟲族之跨越時空的救贖 信瞭你的邪[刑偵] 傻王爺傢的耳聾夫人 分化後我把好兄弟撲倒瞭 穿成一個傻子 路合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