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陰沉沉的,厚重的雲層仿佛壓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給整座皇城都添瞭幾分壓抑之感。
這一日,太子標腳步匆匆,袍角隨著他急切的步伐帶起一陣風,一路朝著李祺所在之地趕去。
“文和,我們遇到難題瞭!”太子標一見到李祺,顧不上絲毫寒暄,滿臉焦急,言簡意賅,直接道出瞭眼下的困境。
此時,隨著東海貿易的蓬勃發展,大明的紡織業呈現出一片極其火爆的景象。
產自大明的絲綢、佈匹,質地精良、花樣繁多,在海外那可是實打實的硬通貨。
隻要隨便運到海外一轉手,十幾倍的差價輕輕松松就能賺到手,自然而然成瞭商賈們趨之若鶩、最喜歡經營的貨物。
在高麗,許多權貴都以身穿大明佈匹制成的衣物為榮,大明絲綢更是權貴們彰顯身份的必備品,穿在身上,仿佛周身都散發著尊貴之氣。
至於倭國罪民區,就更不必多說瞭。那些倭人,在見識到反抗大明毫無希望之後,便開始一面倒地巴結跪舔大明。
他們甚至以佈匹、絲綢的擁有量來劃分階層,你要是身上穿著精美絲綢,走在人群中,那旁人看你的眼神都滿是敬畏與羨慕,如此一來,海外對大明絲綢、佈匹的需求量更是與日俱增。
李祺聽著太子標的話,臉上不禁露出詫異之色。畢竟,大明早就開始廣泛種植棉花瞭,桑麻的種植歷史更是悠久得能追溯到遙遠的過去。
大明王朝,地域遼闊、物產豐富,人口眾多,地大物博,豈是英倫三島那種彈丸之地可以相提並論的。
當年,英國人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出現瞭著名的“羊吃人運動”。因為羊毛價格如同火箭般急速飆升,大量農場主紛紛改養羊來獲取羊毛。可這一改變,使得無數農民失去瞭賴以生存的土地,被迫湧入城市,成為瞭工廠主的雇傭工,在某種程度上,反倒變相促進瞭資本主義的發展。
但大明截然不同。大明廣袤無垠,單單是準備用來產棉的地方就多得數都數不過來。河南、山東、山西、陜西、北平這些地區,氣候溫潤又適宜,簡直就是棉花生長的天堂,不僅產量高,更重要的是,大明人口基數龐大,棉花產量在這個時代穩穩占據全球第一的寶座,如此巨大的棉花產量,英倫三島根本望塵莫及。
大明的資本主義發展,從最初就具備自給自足的優勢,自身就擁有極為廣袤的原材料市場和龐大的國內市場。這就好比一個人,一出生就含著金湯匙,衣食無憂。這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好的是起步階段可以不依賴外部力量,依靠自身就能茁壯成長;壞的則是缺乏向外擴張的動力,或許這就是大明始終沒能像歐洲人一樣走向全世界的一個關鍵原因,畢竟自己已經足夠富饒,誰還願意背井離鄉、冒險去開拓未知呢?
可誰能想到,這紡織業興起才多久呢?細細算來,從大明開展東海貿易之後,不過才五六年的時間,如今竟然出現瞭原材料不足的問題,棉花竟然不夠用瞭!
這讓李祺滿心都是難以置信,堂堂大明,桑麻棉花產量如此之高,怎麼可能滿足不瞭現在這些工廠的需求呢?
“標哥,這不可能吧,現在竟然會沒有棉花瞭?”李祺微微皺著眉,眼中滿是疑惑,不太相信地說道。
“怎麼不可能。”太子標苦笑著,臉上的無奈清晰可見,“你也不出去看看,現在整個江南地區,大大小小的紡織廠起碼也有幾千傢。大的紡織廠,像沈傢紡織廠,雇傭瞭幾萬人,上萬臺機子日夜不停、吱呀吱呀地織佈,那棉花消耗得如流水一般,多少也不夠啊。”
“更何況,隨著南洋航線的開辟,不少商賈都盯上瞭那邊的巨大商機,現在還有更多的大型紡織廠在熱火朝天地建設著呢,到時候這棉花隻會更加緊缺,價格肯定還要一路飆升。”
投資紡織廠的人實在是太多瞭。紡織廠這東西,搭建起來看似並不復雜,隻要購置一些紡織機,隨便找幾個人就能開起來,然後就能源源不斷地織出佈匹。
在商賈之間,向來是誰做某個生意賺瞭大錢,其他人就會一窩蜂地跟著去做。而大明如今最不缺的就是有錢人,大傢眼見紡織廠賺錢,便紛紛跟風開辦紡織廠。
李祺一聽,神色變得凝重起來,陷入瞭沉思。
毫無疑問,大明是這個時代最強大、最富有的國傢,財富積累極其雄厚,和歷史上貧窮的英倫三島有著天壤之別。
英倫三島本身一窮二白,缺乏資金,所以資本主義發展需要經歷一個資本的原始積累階段,而這個階段是通過對海外殖民地的血腥掠奪來實現的。在完成這個階段後,英倫三島才獲得瞭資本主義發展的原始資金,從而迅猛發展起來,最終推動瞭工業革命的發生。
但大明不一樣,它太過龐大,自身就足夠富有。大明的那些大地主、大士紳、大貴族,一個個富得流油,即便沒有資本的原始積累,他們也擁有足夠的財富來支撐各項事業。
所以,資本主義一旦興起,僅僅依靠大明自身的財富,就足以推動其迅猛發展。僅僅一個紡織業,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發展到如此龐大的規模,便是最好的證明。
要知道,英倫三島即便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規模和程度,也未必能有現在京津地區這般大的規模,畢竟雙方的基礎擺在那裡。
“這確實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李祺想瞭想,眉頭緊緊皺起,“南洋航線開辟成功,南洋貿易也即將展開,要是沒有充足的原料供應,這些工廠就沒有辦法繼續開工下去瞭,到時候反而會影響我們的戰略佈局。”
南洋三王成功建國,下一步自然就是開展南洋貿易,徹底打開國門,讓大明走向世界!
可偏偏在這節骨眼上,原材料竟然有些不夠瞭。
太子標對此同樣頭疼不已,大明商業發展的速度實在太快,快到原材料都供不應求瞭!
他這個太子爺面對這一棘手狀況,也是兩眼一抹黑,毫無頭緒,隻能將希望寄托在李祺身上,眼巴巴地盼著他能想出解決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