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祁若夏到皇後處請安時,雖有些異樣眼光,卻並未有人出聲刁難。
皇上寵幸誰,都由皇上決定,高位的不在意她一個良人是否得寵,位份低些的也犯不著在她得寵時爭風吃醋。
若因此傳到皇上耳中,豈不是自找苦吃,故而還算和諧。
皇後隻是淡淡地看瞭她一眼,便挪開瞭目光。
“柔貴嬪與虞良媛已有四五年未升位分,按資歷也該晉一晉瞭,年末評選,本宮便推舉這兩位,諸位姐妹可有意見?”
柔貴嬪膝下育有三皇子,今年恩寵雖淡瞭些,卻也是皇後派系成員。
自她父親去世,所在分支本就風氣混亂,如今更是無人主事,勢力比著雲嘉霏族中也好不瞭多少,被皇後牢牢攥在手心。
多一個自己人占據九嬪之位,便斷瞭別族一條上升之路。
虞惠章這些年與派中關系愈發緊密,她與李夕靜本就近乎同鄉,能說的話自然也多些,相互維護也是情理之中,這次晉位也得瞭機會。
陽翟侯府遠居交州瘴氣彌漫之地,千裡迢迢送女兒入宮且自成一派,便是野心昭昭,欲往京城發展。
皇上為使邊境百姓留存,向來施政寬裕,加之財政補給,物價遠低於內京,既需要衛傢的忠誠,亦不能給其足夠割據的實力。
殷傢雖勢大,卻已與宗室聯系緊密,拔尖的年輕才俊不乏為三位長公主的子嗣,雖不親近,好歹也是血脈上的外甥。
族中有個風吹草動,最快得到消息的自然是他。
隻要可堪大用,最多便隻會扶持衛傢令局勢保持平衡,卻不會使其越瞭殷傢的地位。
入宮三月仍未召幸,興許便是此意,那她便借著這點縱容,推自己的人上位。
她方才這話說得雲淡風輕,大抵是為瞭顯示自己大方公正,語氣不急不緩,和煦卻又不容置疑,無人可與她爭辯。
話音剛落,便有幾個妃嬪附和贊同,顯然是事先得瞭授意。
趙楓謝過恩後便低頭不語,靜靜地看著眼前的局面。
元日,晉封的旨意便送至,趙楓晉為正三品修媛,賜居上陽宮東門主殿鴻恩殿。
鴻恩殿面積極為敞亮寬闊,有獨立的正殿、配殿、後殿、東西偏殿、東西廂房等共計十五間。
殿後有一座六角攢尖頂的亭子,名叫落雪亭。
四面環水,隻一座單拱石橋通往對面石階碼頭,亭下水面倒映出頂部的鎏金寶頂。
趙楓心中卻有些忐忑,不知這賜殿的決定,是皇上還是皇後的意思。
若是皇上,豈非自己已有隱隱失寵的征兆,若是皇後,那便是有心讓自己避寵。
她原先在的啟祥宮既靠前又置中,三面雖被幾座高位獨住的華麗大殿環繞,卻皆是空置,且毫不阻擋,無疑最是優渥。
而今這上陽宮,雖僅靠斜後方瞭一些,卻是在兩座大殿的角落,被朱雀殿與長生殿擋在裡面。
她之前雖不爭不搶,卻實際是什麼也不缺,皇上寵愛,皇兒可愛,皇後做靠山。
如今心中雖有些不安,卻也隻能接受這個安排。
趙楓想著,皇上既然同意瞭這個安排,想必也是對她有些冷淡瞭。
她並不怨皇上,隻怪自己不夠優秀,不能牢牢抓住皇上的心。
內務府奉上鍍金銀印,送來宮女、太監共計十人,可設女史執掌文書、禮儀。
她看著殿內烏泱泱的六十多人,這些人日後都將由她來統領,她必須要有足夠的威嚴,才能鎮得住他們。
派琰瑤將這些人分配妥當,各司其職,自己則坐在主位上,默默觀察著他們。
這些人中,有幾個看起來很是機靈,想必是各宮派來的釘子。
她心中冷笑,卻並不點破。
隻要自己手中有足夠的權力,就不怕這些人不聽話。
內務府送來晉位賞賜。
銀四百兩,宮裝六十六件,匣錦、紅綾、雙宮提花綢、織錦緞、浮紋綃、酡顏絹各六十六匹,皮料十五匹、螺子黛一斛、東珠一盒、頭面十五套、紫金碧甸指環、金絲連珠玉鐲、 點翠嵌珠寶花簪各一,珠寶六十六盒、沈榆香十五盒、脂粉六十六罐,狻猊香爐、景天琉璃燈、鑲玉玲瓏八寶匣各一,日鑄雪芽茶十五罐、時令水果六十六筐。
她入宮十二年,從一個不起眼的八子到如今的修媛,地位高瞭,賞賜自然也多瞭。
寄人籬下便是這般,要猜著上位者的心思,恩寵淡瞭她理應去想著法子爭寵,卻不知皇後是否願意。
若是皇上對她有意,便不會同意皇後將她遷出啟祥宮。
既默許瞭皇後的安排,是否便是不想讓她再受寵瞭?
她想著這些事,心緒不寧。
宮人通報,上陽宮後殿乘風閣的齊貴人前來見禮。
齊芷怡出身司州左馮翊仕宦名傢。
所謂名傢,齊氏的族譜上,先祖齊寅的名字墨跡濃重。
那位曾率鐵騎踏破匈奴王庭的名將,以戰功在左馮翊紮下百年根基,又迎娶大儒之女董氏,將齊傢從武勛世傢擰成經學與刀劍並重的雙生藤。
可惜傳到她父親這一脈,已是旁支的旁支。為官七載,官至兗州刺史,卻連祭祖時都隻能跪在祠堂末角的蒲團上。
齊芷怡似乎也未沾齊傢光,自小不知何故被寄養在鄉下的一個破落戶中,十三歲才被接回齊傢,隨後養瞭一年餘便送去參與宮中大選。
她仿佛天生就明白自己的處境,在柔修媛入住後,就帶著賀禮來拜見主位,緩步走進殿中,俯身行禮。
“妾身齊氏,見過修媛娘娘。”
趙楓抬眸打量著齊芷怡,隻見她身著一襲淺黃色綢裙,裙擺繡著幾朵小巧精致的梅花,頭發簡單梳著個螺髻,姿容秀麗,眉目楚楚,身量並不高,消瘦卻並不給人柔弱之感。
她思索瞭一瞬,找到個詞,應是“勁瘦”。
齊芷怡抬眸,對上趙楓的視線,隨即微微一笑,眉眼彎彎。
趙楓起身,親自去扶她起來,溫和笑道。
“妹妹不必多禮,快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