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0章 烏托邦式的寧國

吳基跟在慶忌的身邊,檢閱遼國的三軍,是越看越心驚。

遼國的士兵一個個都生得牛高馬大,這且不說,還善於騎射,常年跟外邊的胡人作戰,戰鬥力很強。

他們跟大吳精銳之師的差距,就隻是武器裝備上的差距。

這可不妙。

吳基想瞭許久,終於在入夜時分,單獨找到瞭慶忌說起此事。

“皇祖父,孫兒有一些心裡話,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說。”

“遼國的軍力太強瞭。孫兒聽聞,遼國治下,有一百多萬的人口,還以青壯年居多,其常備軍固然隻有十萬人,但遼人尚武之風濃鬱,傢傢敢戰,聞戰則喜。”

吳基皺著眉頭道:“遼國跟我大吳一般,每到農閑之時,各地就會讓適齡之人舉行操練,可謂是全民皆兵。”

“必要時刻,遼國能拿出二三十萬的大軍外出作戰。”

“皇祖父,這可不是數萬戰兵,而是二十多萬的戰兵。”

“在軍力上,諸藩王國中,唯一能跟遼國想抗衡的,也就是塞國瞭。”

“不同的是,塞國地處偏遠,地廣人稀,多為不毛之地,隻有一個河湟谷地,勉強算是塞國的產糧區,卻難以支持塞國遠征作戰。”

“而遼國不同。遼國坐擁松嫩平原、遼河平原兩大產糧區,邊上還有一個文化興盛,人口眾多,土地膏腴的寧國,萬一以後的遼王圖謀不軌,把寧國吞並瞭,孫兒實在惶恐……”

吳基直言不諱的把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告訴瞭慶忌。

大吳最大的藩王國,其實不是塞國、遼國,而是海外的澳國。

但,以澳洲大陸建立起來的澳國,在吳基看來是成不瞭氣候的。

至少幾百年之內,澳國再怎麼發展,也成不瞭氣候,對大吳本土構不成任何威脅。

因為澳國地廣人稀,隻有小幾十萬的人口,兵不過萬,適才建國,不可能有人遠渡重洋,跑到澳國定居。

塞國和遼國就不一樣瞭。

塞國的疆域很是遼闊,相當於後世的一個西藏,以及新疆、不丹、尼泊爾的部分地區,兵強馬壯,帶甲之士也有二三十萬,有可能會在帝國衰弱的時候,侵入關中。

萬一讓塞國染指瞭大吳的關中、巴蜀地區,那就真的成瞭氣候。

遼國比起塞國,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遼國的疆域方圓縱橫數千裡,南臨燕山,北至黑龍江,西到貝加爾湖、烏蘭巴托,東過長白山、鴨綠江。

遼國的版圖,相當於現代的東三省,加上內外蒙古、老毛子的部分地區。

遼國治下的人口說是一百多萬,其實可能已經達到瞭二百萬人。

倘若遼、寧兩國合並的話,立刻就能對大吳本土構成較大的威脅。

慶忌睥睨瞭一眼吳基,問道:“基兒,你是想讓朕取消遼藩?”

“不,孫兒不敢。”

吳基搖搖頭道:“孫兒知道皇祖父你當年在東北設立遼寧二國的良苦用心。然,這兩個藩王國,的確已經成瞭不小的氣候。”

“孫兒鬥膽,想請皇祖父在遼國的土地上,設立三個,甚至是五個藩王國,同時將寧國一分為二……”

“合適嗎?”

“皇祖父,有什麼不合適的?”

慶忌聞言,語重心長的道:“基兒,你把事情想的太過簡單瞭。”

“如你所言,把遼國一分為三,或是一分為五的話,大吳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遼地的胡人部族眾多,其居心叵測之人,不可計數。”

“兩年前吳章前腳剛走,遼國就發生瞭叛亂,也幸虧吳鴻及時出兵相助,這才讓遼國避免瞭失國的危機。”

“不止是遼國境內的胡人,外邊的胡人,也一樣對遼地生出瞭覬覦之心。”

“遼國一分為三,甚至是一分為五的話,朕敢說,不到三年,遼地的藩王國必亡,全部滅亡,寧國也難免覆滅之危險。”

“這……”

吳基也考慮到瞭這一點。

隻是,他認為一個強大的遼國,始終是不符合大吳的實際利益的。

慶忌在世還好,一旦慶忌駕崩瞭,誰還管得住遼國、塞國?

值得一提的是,遼王吳章和塞王吳繁都還在西方屯兵。

這兩個人手底下估計還有幾十萬人的軍團,異族大軍。

倘若慶忌突然駕崩,這兩個人又率兵殺回來奪位,剛剛繼承大統的太子恒,能擋得住嗎?

吳基咬瞭咬牙,硬著頭皮道:“皇祖父,您不能把這樣的爛攤子,留給父親,留給孫兒。”

“如果皇祖父你有生之年都不能解決的事情,父親以及孫兒,就更不可能解決瞭。”

慶忌笑瞭笑,拍瞭拍吳基的肩膀,語重心長的道:“基兒,你要相信朕,也要相信你的父親。”

“等一個合適的時機,朕就會削藩瞭。”

“朕這一代,可能不適合削藩,但是到你這一代,削藩是可以的。”

“至於用什麼樣的手段,以後你就會知道瞭。”

事已至此,慶忌還賣瞭一個關子,這讓吳基深感無語。

吳基立志要成為像慶忌一樣偉大的千古一帝。

所以,他是不會放棄這些藩王國的。

他想更進一步,打出比自己皇祖父更為龐大的疆域,繼往開來。

……

慶忌的出巡隊伍離開遼國都城高平之後,又一路東行,走過鴨綠江大橋,直接進入瞭寧國的地界。

這一路上的所見所聞,讓慶忌很是感慨。

“吳鴻,若不是朕知道這是寧國治下,朕還以為這是在我大吳本土的地方。”

“這一切,都跟你的教化之功,治理之功分不開關系啊。”

“父皇謬贊瞭。”

吳鴻還是表現得非常謙遜。

得益於吳鴻的治理,寧國成瞭一個富庶的國傢。

話說回來,在大吳的諸藩王國當中,寧國原本就是有著底子的,早就是一個開化的國傢瞭。

寧國的前身,是箕子朝鮮,而箕子朝鮮是商朝末代君主商紂王的叔父箕子建立起來的國傢。

箕子東走並一蹴而就,也非孑身一人,而是分階段並且帶去瞭一個箕族集團。

殷民從之者五千人!

箕子入朝鮮半島不僅傳去瞭先進的文化,先進的農耕、養蠶、紡織技術,還帶入瞭大量的青銅器,另外還制定瞭“犯禁八條”這樣的法律條文。

經過六百餘年的發展,箕子朝鮮早就進入瞭青銅器時代,有瞭一定程度的文明。

吳鴻率兵進入箕子朝鮮,順利建立寧國之後,也是勵精圖治,使寧國政教大行,寧人知書達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不少吳人、遼人甚至還慕名而來,直接在寧國定居瞭。

孔子的理想國度,莫過於吳鴻治下的寧國瞭。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上壹章   ←  章節目錄  →   下壹章
最新小說: 七零年代:天降福寶種田忙 我表演瞭搞事劇本 重組傢庭養娃日常[六零] 明末之藩王崛起 我打造瞭救世組織 鬥羅:開局孵出銀龍王 催昭嫁 召喚群雄之最強帝皇 舉報鬥羅比比東造反,我當上教皇 三國之最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