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章 借北方力攻南地

帝都洛陽又是亂糟糟的一天;一隊隊來回往返的騎兵打破瞭城內平靜。而生活在洛陽城內百姓今年已經習慣瞭“混亂”,當他們得知朝廷在抓捕企圖謀反的陳氏餘孽、又見軍隊對普通老百姓秋毫無犯,便各忙各的;一些閑人則是呼朋喚友,一起前往消息最為靈通的青樓、酒肆傾聽後續之事。

但是洛陽城內的高層都明白這又是一場類似於“隴西李氏大案”的大案,且由於是陳朝後裔企圖復辟,所以情節之嚴重、牽涉之廣泛、殺戮之多,必將有過而無不及。而那些與陳氏、袁氏等等傢族有關聯的人,俱是心驚膽戰、人人自危。

皇宮同明殿之內,除瞭大隋皇帝楊廣以外,還有入宮待命的楊秀、楊雄、楊達、高颎、蘇威、長孫熾、裴矩、蕭瑒、李子權、張衡、楊約、牛弘、楊文思、宇文弼、段文振、宇文愷、趙綽、裴蘊、韋匡伯、史祥等等重臣。

楊廣看完楊集剛剛帶入宮中的急報,臉色頓時一片鐵青,他將急報往案上一扔,語若寒冰的向眾臣說道:“諸公,宜陽縣內的五百餘名陳傢私軍攜帶大量武器裝備,沿著官道向東北方行軍;被左翊衛兩千將士逼停以後,這支私軍非但投降,反而擺出以步克騎的陣式、向軍隊發動進攻,私軍悍不畏死,寧死不退,已被左翊衛盡數擊斃於野。隻有陳叔匡和陳蕃貪生怕死,當瞭俘虜。”

介紹完這場戰鬥,楊廣問道:“諸公且都說一說,朝廷應當如何對待陳氏子弟?又如何懲治與陳氏狼狽為奸的陸、顧、張、朱、程、沈、袁、孔等等世傢?”

“聖人!”楊集向楊廣拱手一禮,沉聲說道:“真要算起來,天下其實從漢末就一直處於事實上的分裂狀態,在分裂的幾百年時間裡,王朝如同走馬燈似地不斷更迭,唯獨不變的就是戰爭;而南北雙方打瞭這麼多年下來,使雙方之間都有著深深的隔閡和仇恨。聖人與先帝減少稅賦、讓利於南方之民、開掘大運河溝通南北,都是為瞭加強南北聯系、增進雙方瞭解、撫平人心上隔閡,經過這些年的努力,已經取得巨大的成效。”

做好瞭令楊廣和眾人都能接受的鋪墊,楊集進入當前的議題:“朝廷大勢有手、精銳之師眾多,自然有能力將各個涉案的世傢盡數誅殺,然而每個傢族都是根深蒂固、影響一方的存在;一旦朝廷依夷族定罪、對他們大開殺戒,南方人對北方人的恐懼和仇視必將再次上湧。如果再有陰謀傢以此為由、於民間將朝廷和北方人妖魔化,最後不僅把大隋這些年以來的努力盡數葬送,而且一場接著一場的叛亂又將出現在南方大地。”

“衛王之言,也是我現在最為難之處。”楊廣一想到被楊集從歸德坊抓捕回來的南方士族代表、驍果軍和右翊衛查封的幾百座府邸,就是一陣頭大。

陳氏肯定是萬萬不能留瞭,現在有這一網打盡的良機,正好使之徹徹底底的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但是陳氏的黨羽令他感到十分棘手。隻因南方士族之中,除瞭寥寥幾個以外,基本上全部派人參與瞭歸德坊那場秘會。

楊廣當然想把這些傢族殺個幹凈,但是正如楊集所說這般,他要是逞一時之快殺光,後果和代價實在太沉重瞭。他想瞭想,又問道:“依衛王之意,又當如何?”

楊集沉聲說道:“陳朝覆滅後,先帝與聖人對陳氏寬宏大量、仁義待之,光是進入仕途的陳氏子弟就有數十人,而當到太守的人,更是足有十餘個。然而陳氏子弟無視先帝與聖人之恩義、不顧南方百姓死活,一心為私,今天更是悍然向軍隊動手,其謀反之心已經昭然若揭。依臣之見,當以謀反罪論處,夷其族!至於陸、顧、張、朱、程、沈、袁等等傢族,隻誅殺惡首和惡首的父親兄弟,及其子孫。”

“還有呢?”楊廣為瞭撫平南北雙方的隔閡,可謂是殫精竭慮,不過他雖然不願數十年之功毀滅於一旦,但覺得楊集說出來的懲罰太過仁慈、不符合一慣的做事風格。所以他認為楊集絕對還有下文,而楊集的下文才是他最感興趣的地方。

楊集說道:“出於對人犯所在傢族的懲罰,凡是與惡首有關的支系則是流配到西海都護府各郡縣,這樣既可充實當地人口、影響當地人的生活習性。”

眾人一聽,都不禁倒吸瞭一口冷氣:楊集這傢夥真夠狠的,他這個“分化離間”的法子,比盡數誅殺的效果還要好。

一般來說,各大傢族的嫡系向來是德高望重、大權獨攬、實力雄厚;各個旁支的實力則是旗鼓相當、不相上下。而各個旁支在面臨誅九族、夷族的大罪之時,的確能夠和嫡系同生死共存亡,但是朝廷如果僅僅隻是追究嫡系罪責的話,旁支在求生慾的驅使之下,自然與之劃清界線、老老實實的聽話;甚至一些支系還會幸災樂禍、求之不得。

如今涉案的惡首要麼是各大傢族的傢主、要麼是各大傢族的嫡系子弟;所以楊集此法看似很仁義、很軟弱,實際上是把各大傢族實力最強的嫡系一網打盡,給各個旁支搭建瞭內鬥的舞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各個旁支固然都明白再強大的國傢、再強大的傢族也抵不住內訌;每內訌一次,國或傢的實力就要減弱幾分,最終走向衰敗和滅亡,所以人人都提倡團結一心、不得覬覦傢主之位。

然而團結的前提是要有一個說一不二的強者,如果沒有強者帶領,而大傢又實力相當,誰都想當獨一無二的“皇帝”、誰都理智不瞭。就算有人不想參與,但是在大勢之下,也紛紛被卷入爭鬥的洪流之中。

朝廷如果按照楊集之法辦理嫡系,各個傢族的各個支系等到風聲過去以後,定然展開激烈爭鬥;他們鬥得越兇、傢族內部的矛盾和仇恨越深、整個傢族也衰弱得越快。而皇帝和敵對勢力卻在他們爭鬥的過程之中,找到一個又一個的“戰機”。

“諸公,衛王此法如何?”楊廣十分認可楊集的處置方案,然則為瞭避免大傢說他搞一言堂,便出聲詢問;可他又怕眾人沒完沒瞭的爭論下去,便露出瞭“我很滿意”的笑容。

“衛王此法甚佳,臣無異議!”眾人心說你都喜形於色、興奮難掩瞭,還能如何?

楊廣點瞭點頭,正要應下,卻發現裴矩沉吟不語,於是問道:“裴公可有不同看法?”

“聖人,老臣無看法!”裴矩拱手道:“隻不過有一人,能否網開一面?”

楊廣好奇的問道:“不知裴公指的是誰?”

“老臣說的是徐儀!”裴矩報瞭一個名字,細細介紹道:“徐儀乃是徐陵之子,此人工詩文、善書法丹青、明《周易》等古籍,是世所罕見的賢良之才。”

“此人,我亦知曉。他確實是一名精通百傢學術的宗師,同時也是南陳尚書殿中郎兼東宮學士;及至陳亡,隱於錢塘赭山。我愛惜其才,多次使人征召,然其避而不出。人各有志不能強求,我不怨他。”楊廣嘆瞭一口氣,語氣慢慢變得凜冽起來:“如果他一直避世、或者北上洛陽期間安分守己,我不會計較什麼。可他近來都做瞭些什麼?”

“聖人,其侄雖是涉入陳氏之中,然其本人似乎不知此事。他帶領學生在太學和洛陽大學辯學之時,還禁止自己的學生議政、禁止自己的學生與北方學子互罵。倒是與之同行的許善心因為被貶為教學博士的緣故,時常大放厥詞、抨擊朝政,甚至還與學生說朝廷不公,聖人、聖人不仁。”裴矩默然半晌,說道:“受其似是而非的蠱惑,徐儀也加入瞭進去。”

他並不是誇大其詞、陷害許善心,而是確有其事。許善心原為吏部侍郎,因任期已滿,遷秘書省少監,監掌經籍圖書之事,領著作局職事。然去年年審之時,他為瞭表現自己、清除異己,便以秘書省浮於人事、冗官冗吏多為由,坑害瞭包括王袞在內的二十多名專註學問、不善言辭的賢良。

經牛弘等人核實清楚,楊廣便將他貶為教學博士。許善心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地位一落千丈、又失去皇帝的信任,自然是滿腹怨言、時常發牢騷。

楊廣本來就希望他長長記性、加以改進,之後再酌情提拔,一聽裴矩這麼一說,頓時心頭火起:“看來他仍舊不知改悔,好,那就成全他好瞭。傳旨下去,誅其滿門,徐儀不明是非,人雲亦雲,一並殺瞭。”

裴矩想不到會是這等結果,連忙說道:“聖人,徐儀乃是名滿天下的飽學之士,在南方士林有難以取代的名望。”

楊廣重重一揮手,惱火的說道:“有一點點名聲、有一點點才華,就以士林領袖自居,他究竟想做什麼?”

裴矩苦笑道:“聖人,徐儀不值得大動雷霆之火,而且他是一個行將就木的人,沒必要為瞭他一人、造成南方混亂。”

“是啊聖人!”蕭瑒亦是勸道:“徐儀剛烈耿直、是非分明,隻要解除他心中的疑惑和誤會,就能為朝廷所用,他那難以取代的巨大名望,則會變成撫平南北隔閡的利器之一。”

“也罷!”聽到蕭瑒這麼說,楊廣雖然有些氣不過,可也知道此言在理,他氣呼呼的收回瞭成命,又向蕭瑒說道:“這種人喜歡泛泛而談,偏生名氣大、說的話更是影響深遠;盡快將他的錯誤扭正過來,不要讓他亂說話。”

“臣遵命!”蕭瑒拱手應命。

楊廣收拾心緒,言歸正傳的吩咐道:“對陳朝餘孽的懲治,就此定下。但是陳氏子弟不光是洛陽這些,其他地方還有很多很多,未免其他人聞訊潛逃,立刻向各州下達命令,將陳氏子弟一律拘捕歸案、以明國法。事不宜遲,你們都下去安排吧!”

說著,又叮囑道:“我不希望日後有陳氏子弟舉兵造反,所以這一回誅惡務盡,絕不能有一條漏網之魚。”

“臣遵命!”眾人心知事態緊急,紛紛起身告辭,匆匆忙忙的離開瞭同明殿。

便在這時,楊廣叫住瞭楊集:“衛王,你且留下。”

“喏!”楊集隻好留下,等到眾人離開,他上前一禮,問道:“還有何事?”

“金剛奴!”楊廣嘆息一聲,有些失神的說道:“這件事情顯然不可能輕易瞭結,影響范圍之廣、牽涉世傢和人員,遠勝隴西李氏大案,到瞭後頭,肯定又是一場腥風血雨;甚至,還有可能脫離我們的掌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楊集愣瞭一下,隨即醒悟瞭過來:“派系之爭?”

“嗯,不錯!”楊廣欣慰的點瞭點頭,說道:“南方十分富庶,幾無旱災、澇災、蟲災。無論是關隴貴族、關中士族也好,還是山東士族、中原士族、河東士族也罷,早就垂涎三尺。但是南方士族打仗的本來雖然不行,可是論起心眼、陰謀詭計,卻不比任何一方勢力差,故而除瞭幾個與其利益一致的傢族之外,其他想要南下的傢族皆以失敗告終。”

“而裴氏其實也想分為二李、二崔那樣的兩大世傢,然而裴蘊那一系雖然在南方立足瞭數百年時間,可是他們在南方士族眼中,始終是寓居南方的外來勢力、乞討者,並加以排斥,這也是裴蘊那支無法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裴氏在南方深耕幾百年尚且如此,其他企圖南下的傢族的處境可想而知。”

“在你提出處置陳氏和黨羽的法子時,他們之所以答應得那麼幹脆,便是北方各個派系一致的利益訴求,使他們形成瞭默契。北方各大派系好不容易等於這個機會,還不得拼命去弄那些涉案的南方士族?這也是我擔心失控的原因所在。”

“蕭瑒不反對,是他在道義上、法度上站不住腳;於是想要拉徐儀這個士林名宿,使他助南方士族一臂之力,當然瞭,裴矩也想‘挾徐儀以令南方士林’,我也有些擔心南方士族敗得太慘、太快,便將徐儀交給蕭瑒來安撫。”

楊廣所說這些,楊集不怎麼放在心上,他此時好奇的是楊廣究竟是什麼態度,於是問道:“既然阿兄知道這些,為何還答應我的建議?”

“畢竟是準備造反的敵人,我沒有放過這些世傢的理由,另一方面是南朝士族太難攻克瞭,我也希望北方各大派系下去破瞭這個烏龜殼。”楊廣呵呵一笑,說道:“接下來,我們皇族不要參與瞭,隻要他們沒有徇私枉法、欺壓百姓,任他們鬥下去。關鍵時刻再出去主持‘公道’。若是誰敢把局勢弄得失控,你和智積再執掌大義之旗,出兵將之滅瞭。”

楊集頓時啼笑皆非,抱拳應道:“喏!”

楊廣沉默瞭一會兒,又說道:“還有一件事,我想讓你幫出一個主意。”

楊集問道:“何事?說說看。”

“哎呀,這個事情比較難辦,容我好生梳理一下。”楊廣臉上的神色十分怪異,好像有重要的大事難以決斷,他閉上眼睛、靠在禦榻上,放松緊繃的頭腦,但是他糾結瞭老半天,終究沒有說什麼,最終睜開雙眼,揮瞭揮手道:“算瞭算瞭,此事你決定不瞭、幫不瞭。還是由我自己想辦法好瞭,你回去吧!”

楊集一臉莫名其妙的走出同明殿,直到出瞭大門,才想明白楊廣糾結的原因竟然是宮裡的陳氏姐妹。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上壹章   ←  章節目錄  →   下壹章
最新小說: 明末之海上雄師 女尊世界中的萬人迷 在精靈世界狩獵 重生之吳霸春秋 大隋主沉浮 1644英雄志 重生成偏執霍少的小仙女 從玉藻前開始的東京求生 召喚之天下歸一 三國:守疆十年,開局簽到李元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