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拉拉!”
天空中,一道閃電劃破天際,天空中的大雨淅淅瀝瀝的落瞭下來。
營寨中的人在四處奔跑,還在巡營的士兵紛紛跑進帳篷中躲避。
劉琦站在帥帳口,仰頭望著天空中的大雨,陷入瞭沉思之中。
少時,便見張允執簦,幫著賈詡打傘跑瞭過來劉琦向後閃瞭閃身,將兩個人讓進瞭帥帳。
“陛下!”二人收拾瞭一下身上的雨水,急忙向劉琦行禮問安“那邊有熱湯,喝點驅寒。”劉琦指瞭指桌案旁邊。
張允和賈詡倒是也跟他不客氣,隨即一人乘瞭一碗湯是野菜湯,喝起來美滋美味的,但就這個時代來說,也算是瞭不得的東西瞭。
特別是在行軍打仗期間,就更不能有那麼多的挑挑揀揀。
其實,劉琦身為皇帝,就算是在行軍中想要吃肉喝酒,也不是什麼難事,但他卻不願意這麼做。
上行下效,他越是對自己嚴苛,越能夠激發三軍將士們的士氣,同時也能增加將士們對他的認可程度。
與將士們盡量維持同等的待遇,這是劉琦剛領兵的時候從黃忠和文聘那裡學來的治軍不二法門,這些年來他一直還在遵循著,絲毫不曾懈急當瞭皇帝也沒懈。
張允咕嘟咕嘟的喝瞭一大碗湯後,對劉琦道:“陛下,袁紹的長子袁譚,率兵與曹操會和瞭。”
“哦。”劉琦恍然地點瞭點頭:“袁譚來瞭……還是和曹操一起。”
“對,袁紹的主營這段時間一直采取守勢,顏良,文醜,張郃等人面對黃忠和太史慈,甘寧輪番挑戰,就是避而不戰,反倒是曹操這面,因為袁譚到來士氣大增,前線的張遼和張任屢屢受到對方的攻擊,但因為兩人一直保持警惕,倒也是沒讓對方占到什麼便宜。
劉琦在帳篷中,邁著步子來回的走動,皺著眉細細沉思著。
賈詡則是在旁邊說道:“依照老臣看來,曹操那邊頻繁出戰,倒也未必是曹操的本意,想來是那袁譚年輕氣盛,想要借機會建功,而曹操也不過是給他個順水人情罷瞭。
少時,卻見劉琦猛然站住瞭腳步,道:“告訴張遼和張任,差不多該敗就敗,給袁譚點甜頭,讓他多建幾回功勛,這袁紹長子親臨前陣,多少還是要送些功績給他的,畢竟咱們昔日與袁紹也算交好。”
賈詡拱手應諾。
“雛陽那邊……怎麼樣瞭?”劉琦突然問道。
賈詡和張允彼此互相瞅瞭瞅。
“根據前幾天劉備送來的密信,然後推算他們動手的時間,想來應該是差不多瞭。”
“好,動手就好,涼州那邊的軍隊掉錢到長安去瞭吧?”
“是,統統調遣過去。”賈詡回道。
劉琦聞言微笑道:“那差不多就可以開始收網瞭。
聽著劉琦與賈詡的對話,張允有些不明所以地道:“陛下,朝中公卿既反,直接讓徐榮和劉備將他們統統抓起來便是,為何還要如此周折配合他們?連皇後和太上皇都要參與其中。
劉琦淡淡道:“為瞭斬草除根。”
張允還是沒太聽懂。
賈詡徐徐開口為他解釋:“大司馬,其實這些所謂的公卿,並沒有多可怕,想要滅瞭他們,隻需一隊校刀手即可……但關鍵是他們背後的宗族,這些宗族都是沉淀百年宗族,而且族中附戶極多,圈養的門客和死士也多,這些人的宗傢或在司隸,或在中原,或在河北……總之分散於很多地方,我們在雛陽將他們滅瞭,他們在地方宗族的那些附戶門客和死士聞訊,必會竄逃,而等我們再派兵往各傢去尋人,隻怕這些人早就散落民間瞭。”
劉琦接著道:“我大漢鄉宗之情甚於法紀,替傢公報仇這種事,那些門客死士都會掙破頭的去做……這些人一旦散於民間,就會有很多人會暗中與朕作對,煽風點火蠱惑民心,或是占山為寇行歹事,很是煩人……所以我才讓劉備諫言湯溪成,將各傢的在各地族中的死士門客和精銳組織到雛陽行政變,以我看來,這些人恐不下萬人。
張允終於恍然瞭:“陛下配合他們演戲,是為瞭讓這些人將族中的門客死士全部集中在雛陽,然後……
“對,朕要的是斬草除根,而不是光殺他們本人,朕不能殺瞭他們之後,還要日日擔心會不會有人來刺殺朕,暗地裡對付朕……你知道,有時候,殺一群看不見的跳騷比殺一隻兇猛的獅子,要更加費力。
張允輕輕地吞咽口水:“都殺瞭?
“不都殺瞭,難道朕佈這麼大一盤棋。是把他們族中的力量都匯聚到雛陽請客吃飯嗎?”
張允額頭上的汗流瞭下來。
好傢夥……這一殺,怕是要殺上萬人瞭。
“朕也應該回京城,親自會一會這些賊子瞭……這次的事一定會弄的非常巨大,朕得親自回去坐鎮才是。”
張允聞言頓時一驚:“陛下要回京?”
劉琦笑道:“朝堂中這麼多的人需要料理,一殺就是萬人,旁人如何能夠做得瞭主?也唯有朕親自出馬,回京城去會一會那群宵小之輩。”
張允略有些猶豫地道:“那前線這邊,又該如何是好?”
“你是大司馬,前線就交給你執掌總領瞭。”
張允聞言,頓時大喜過望。
他剛想拜謝,卻在不經意間掃瞭賈詡一眼張允驟然發現,賈詡瞅自己的眼神……多少有點不對勁。
但具體是怎麼個不對勁,他也說不太上來。
不過,張允這些年跟隨在劉琦身邊,學到瞭不少,同時也跟賈詡建立瞭一定的關系,取瞭些老毒物的真經。
朝堂上的一些事情,他逐漸能夠拎得清瞭。
他略一思索,改口道:“陛下在雛陽雖然是早有準備,但此番回去,勢必掀起一場腥風血雨,前線戰事眼下並不吃緊,而且兩方多數是處於僵持,隻要由黃漢升和荀公達,徐元直等人坐鎮足矣,臣還是隨同陛下一起返回雛陽。
劉琦略有些驚訝地看著他:“你是大司馬,不在前軍坐鎮,如何使得?”
張允笑呵呵地道:“那有什麼使不得的?這大司馬當得當不得,還不是陛下一句話的事。”
“需要胡言。”劉琦笑著罵瞭他一句,但隨後改口道:“那你就跟我回雛陽一趟吧。”
“諾。”
“前線這邊,朕離開軍營的消息,除瞭告誡軍官,不要讓其他人知曉,朕的大旗也不要撤下。”
“諾。”
“另外,文和公可派人往河北去散佈流言。”
賈精神一需。
“請陛下明示。”
“先讓張遼和張任與袁譚交手時敗上幾陣,然後派人到鄴城廣佈流言,吹噓袁譚在陣前的功績,誇得越高越好,最好能把袁譚誇成百年難得一見的英傑,袁氏的下一任繼承人,非他莫屬。”
賈詡先前曾和劉琦談過這件事,聞言即道:“陛下放心,臣明白該如何做瞭。
…
劉琦帶著張允,暗中向著雛陽的方向回返,而前線的戰事,兩方進行大規模的會戰越來越少,隻有袁譚屢屢出征,強行與漢軍交戰,但曹操也不攔他。
而張遼和張任在得到瞭劉琦的軍令之後,與袁譚交手則開始是有意無意的防水,在保證沒有較大損失的情況下,幾番佯敗,也算是讓袁譚賺瞭些軍功。
而隨後,賈詡開始制定瞭一套替袁譚宣傳推廣的具體實施措施,並交付給瞭徐庶衛士署的衛士們開始前往河北,在鄴城以及魏郡等幾個主要地區,大肆宣傳袁譚的功績。
衛士署在拿捏輿論聲勢這方面,一直都是大漢朝最頂尖的存在。
劉琦非常註重這方面的培養,在輿論和社會話語權這方面,從來都是不惜一切金錢手段,能砸多少錢就砸多少錢。
經過衛士署的一番縝密操作,鄴城和魏郡等地,都開始流傳起瞭袁譚的光榮事跡。
袁譚在中原地區,隻是因為張遼和張任的一些‘謙讓’之舉,而立瞭一些小功勞,但是經過衛士署的以訛傳訛,到瞭河北這邊就完全變瞭樣。
在鄴城的民間,袁譚幾乎被誇成瞭戰神級別的存在。
拳打呂佈黃忠高順太史慈,腳踢張任魏延李典甘寧,劉琦麾下的猛將沒有一個是袁譚的對手,如今的袁譚幾乎就成瞭雛陽朝廷的克星。在這個消息在民間被廣為散播之後,袁紹的夫人劉氏第一個不幹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