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諸葛亮談完話,劉琦返回瞭寢宮,他並沒有著急入睡,而是坐在瞭床榻邊上,開始靜靜的思考起來。
自打繼承皇位之後,所發生的事情實在是太多瞭,劉琦感覺自己一直處於不停去解決問題的狀態,同時還需要不斷的思考要發生的問題。
治大國如烹小鮮,的確如此。
烹的很累人,但卻很有成就。
就在劉琦沉思的時候,一雙手從側旁伸瞭過來,輕輕地替他揉著太陽穴。
雖然沒有看清來人是誰,但劉琦隻是憑感覺,就知道瞭對方身份。
他閉上眼睛,任憑對方給他揉著太陽穴。
不多時,卻聽劉琦言道:“阿姐,這麼晚還沒睡?”
“不是沒睡,其實是一直在這等你……有件事想跟你說。”
“那怎麼不說?”
蔡覓一邊繼續給他揉著頭,一邊笑道:“你心事那麼多,還是等你自己思考清楚,再跟你說事不遲……不急的。”
劉琦伸手握住瞭蔡覓的手,將她拉到床榻邊坐下。
“我要準備出征瞭。”劉琦斬釘截鐵地道。
蔡覓聞言不由一愣,奇道:“這麼快就要再打仗瞭……陛下你要親自出征?”
劉琦點瞭點頭,道:“是,禦駕親征。”
蔡覓有些不安地道:“伱如今和原先可是不一樣瞭,所謂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你身為皇帝,更是身系天下安危,如此草率的出征,萬一……”
說到這,蔡覓的下話就沒有說下去。
但誰都明白她下話的意思。
劉琦握著蔡覓的手,似笑非笑地道:“也不是朕想出征,隻是我若不動一下,這雒陽城中的弊端和危險,怕就不會浮出水面瞭。”
蔡覓聽這話有些緊張,她驚訝地看向劉琦。
“什麼危險?”
劉琦深吸口氣,慢悠悠地將所有的事情跟蔡覓講述瞭一遍。
當然,這其中最重要講述的,是他和劉備的計劃。
蔡覓雖是婦人,卻也不是一般人,對於劉琦所說的事情,自然能夠理解。
她沉默瞭半晌,幽幽道:“陛下勞師遠征,其實不是為瞭對付袁紹和曹操,其實主要是為瞭拔出內部毒瘤?”
“歷朝歷代,每一次改革,必然都會掀起一陣腥風血雨,因為每一次的改革,都會觸動一部分人的利益,利益一旦被觸動,如何會不打仗不流血?這是必然的結果,早點把這些毒血放瞭!我才能安安心心的去平定袁紹和曹操。”
蔡覓恍然地點瞭點頭,道:“妾身懂瞭……隻是,陛下為何要對妾身說這件事?”
劉琦轉頭看向她,用雙手捧起她的俏臉,然後使勁的向中間擠瞭一擠。
“因為你是大漢的皇後,是大漢的國母,我為瞭引這些人出來,一定要離開雒陽才行,但是城中一旦有亂,你身為大漢國母,一定要站出來主持大局,防止有脫出掌控的事情發生……劉備是我的一柄尖刀,但是阿姐你是我的護命盾。”
蔡覓沒有想到劉琦居然會說出這樣的話,神色也變的更為鄭重瞭。
她把劉琦夾在自己雙頰上的手從臉上掰開,然後鄭重地道:“隻要少郎君信任妾身,那妾身一定為少郎君守好這片傢業。”
劉琦微笑道:“阿姐,我都多大歲數瞭?如何還叫我少郎君?”
“你就是活到八十,在妾身眼裡,你也永遠都是那個壞壞的少郎君。”
劉琦聞言笑瞭。
“謝謝阿姐。”
蔡覓也笑瞭,接著她似是突然想起瞭什麼,道:“光說你的這些事,後宮還有件大事沒跟你說呢。”
“什麼事?”
蔡覓溫柔地道:“吳妹妹和任妹妹……都懷上瞭。”
“啊?”劉琦聽瞭這個消息,先是一懵,隨後一喜。
“都懷上瞭?”
蔡覓喜滋滋地點頭道:“是啊,懷上瞭!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劉琦高興地挫著手,道:“是啊,是啊,我老劉傢也該是時候開枝散葉瞭,今後這兒女怕是會越來越多,哈哈,要養不過來瞭。”
說到這的時候,劉琦似突然想到瞭什麼。
他扭過頭,對蔡覓道:“阿姐也莫要焦心,朕已經暗中派人在各州尋訪名醫,讓這些人來京會診,說什麼也要治好你……放心,說什麼咱們都要有一個自己的孩子。”
蔡覓無謂地一笑:“無妨,臣妾對此事並不奢求,張神醫都不曾醫治的好臣妾,何況旁人。”
劉琦搖瞭搖頭:“倒也未必,張機雖然醫術高超,但也不一定在婦科這方面強,這世上一定有比他更擅長此道的醫者。”
蔡覓沒有回答,她隻是露出瞭滿足的笑容。
……
揚州方面,孫堅接到瞭劉琦的任命。
自此,孫堅成瞭繼劉表之後,又一位鎮安將軍,揚州牧,吳候。
“拜見吳候!”
一眾江東諸將齊齊地向孫堅見禮。
孫堅看見此情形,不由快慰地哈哈大笑。
他滿足的站起身,在廳堂中來回轉悠,一邊走一邊道:“今後,這揚州之地的治理,還需諸公鼎立相助!”
“全憑明公吩咐。”
孫堅意氣風發,滿心快慰。
終於名正言順的成為瞭一方藩主,雖然長子被扣押在瞭雒陽成瞭人質,但目下看,孫策過的也算是不錯,再說自己和他一內一外,裡應外合,可使孫傢在漢室江山的版圖中,立於不敗之地。
“明公。”朱治站出來說道:“朝廷方面,說要明公在江南施政,全面施行攤丁入畝和科舉制度,然後才會供給我們補充軍需的財貨和糧餉。”
孫堅沒有立刻回答,而是看向諸人,問道:“公等覺得此事如何?”
迎著孫堅目光,程普站出來言道:“主公,依末吏看來,此事倒也是可行。”
“為何可行?”
“天子所提出的政策改革,其實多年前就已經在荊州和益州施行,如今天子登基,改革新政在全國推行乃是早晚的事,既然都是要實施的國策,那末吏覺得,明公沒有必要在這方面得罪皇帝。”
孫堅點瞭點頭,道:“不錯,而且孫某在揚州率先施展攤丁入畝和科舉,也正好可以借這個機會,肅清境內不服孫某之人……這些個揚州豪強士族,孫某早就看他們不順眼瞭,今番正好借著這個機會,好好整治一番。”
孫靜站出來道:“而且,兄長還可借這個機會,再多向朝廷索要糧餉和軍需……以弟看來,改革施政,揚州叛亂必然大增,屆時我們平定叛亂之時,可向朝廷多報軍需,讓朝廷多出錢糧供養將士,以寇養軍,充實自己的實力,這才是上善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