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袁五骨子裡是有忠義的,當這份忠義被玷污後,性命已沒什麼用瞭。
袁五砰砰砰在地上磕瞭三下,隻是三下頭處已有血跡瞭,可見這三下有多用勁兒。
“卑下對不起吳王,更對不起陛下,陛下要查的在陛下傢裡,卑下不求生,隻求陛下為袁傢留個後。”
說完這句隨即以瞬雷不及掩耳之勢當即一個飛奔起身,從一錦衣衛校尉腰間抽出佩劍。
狀況突出,眾人隻喊處喊出保護聖駕的一個保字,袁五便以手中的佩劍抹瞭脖子。
一腔熱血飛濺墻上,彰顯著袁五的忠義。
袁五倒下,錦衣衛眾人都久久難以平靜,袁五天子親衛出生,他們可都是天子親軍。
試問他們能以這腔熱血捍衛自己心中的那份忠義嗎?
朱元璋也有些詫異,他想過赦免袁五,卻沒想過袁五會以如此方式去證明自己的忠心。
至於朱允炆嘛,有些被嚇傻,具體是因袁五的死,還是袁五臨死之前說的那些話,一切都發生在電光火石之間,朱允炆他自己怕也不清楚。
鄭三郎,鄭陳氏,還有雜耍時的那婦人當即慌慌張張跪地,痛哭流涕,俯首認罪。
他們都是普通人,知坐在前面的是當今皇帝後就已經有些六神無主瞭,沒等他們消化這個事情,又出現瞭袁五的事兒,他們早就被嚇得靈魂出竅瞭。
片刻功夫後,朱元璋最先回過神來,吩咐道:“去袁五傢走一趟把他說的東西那來,傢眷由錦衣衛看押,沒有咱的旨意,其傢眷務必無恙,至於袁五先放於錦衣衛,待此事水落石出,再行對他安頓之事。”
隻有這個事情查出瞭,才知袁五在這個事情中到底都做瞭什麼,隻有隻有他做瞭什麼,才能決定怎麼安葬他。
蔣瓛領命,準備吩咐自己得力手下去做此事,但又覺不放心。
他猜想,袁五怕才是查清這個事情的突破口,現在袁五也死瞭,若少瞭這份關鍵證據,這個事情怕永遠查不清瞭。
查不清隻是其次,重要的是他這個錦衣衛指揮使怕也做到頭瞭。
“陛下,臣留人供陛下差使,臣要不親自去袁五那裡走一趟吧?”
朱元璋過來也是帶著護衛的,錦衣衛需要做的隻是協助朱元璋審訊而已。
所以說,朱元璋這裡即便蔣瓛不在,也不會有太大問題的。
對這個事情,朱元璋遠比蔣瓛要在意的多。
蔣瓛出言,朱元璋二話不說直接同意。
即便蔣瓛不主動請纓,朱元璋怕也會親自讓蔣瓛執行此事的。
蔣瓛離開,朱元璋才把目光轉移到瞭鄭三郎那幾個不斷求饒認罪的人身上。
朱元璋知道,隻要袁五的東西靠譜,他們三人基本無需再審瞭。
不過,為瞭方便朱大福,朱元璋還是決定一塊都審清楚。
袁五是誰外面的人並不認賬,況且袁五做的隻是把朱大福弄到瞭花滿樓,朱大福是否去花滿樓,買朱大福股票的那些人也並不關心。
所以說查清楚袁五對朱大福的公司沒多大用處,唯一有用處的那也就是他們三個。
想要恢復朱大福的名譽,必須讓他們三個去澄清。
朱元璋在椅子上重新換瞭個位置,沉聲道:“吳王乃咱欽封的王爵,你們可知陷害王爺該當何罪?”
朱元璋詢問這些人的時候完全沒有詢問袁五之時的那種語調。
對於這些人,朱元璋沒什麼感覺,對袁五那可是有失望轉化而來的怒氣的。
可就是這份沉沉的威壓,卻已足可以讓他們三人膽戰心驚瞭。
鄭三郎人品本就惡劣,自私印於骨子當中的。
瞧見情況危機,鄭三郎自不吝出賣女人的,搶於兩個女人之前,率先開瞭口,道:“小人這都是被那娘們逼得,小人傢裡拮據,已快是揭不開鍋瞭,是那娘們說,她要去吳王逼近之路上假裝自己受傷,好讓吳王把她救回去,然後讓小人第二天去吳王府上要人,還讓小人把聲勢弄得越大越好。”
鄭三郎交代的痛痛快快,清晰明瞭。
不用朱元璋詢問,那個看雜耍時說朱大福摸瞭她**的婦人也是隨之開口,道:“是有人給瞭民婦些錢,讓民婦在看雜耍的時候故意往王爺身前去擠,然後大聲嚷嚷萬股也摸瞭民婦**,民婦當時並不知道那就是王爺,若知曉是王爺,就是給民婦再多的錢,民婦也絕不可能敢幹這個事兒的。”
說著,這婦人已把身上還沒來得及花的錢悉數都掏瞭出來。
錢是重要,但在性命面前那就值不瞭多少瞭。
在婦人把錢都掏出來之後,更是一把鼻涕一把淚,特別悔恨,道:“若非有人給瞭民婦錢,民婦打死也不敢招惹吳王,也不會去一堆大老爺們中擠著去看雜耍的,阿壯還等民婦回傢做飯呢,民婦這麼久不回去,他定要哭鬧,那孩子哭鬧起來除瞭民婦誰都哄不好。”
當母親的就是如此,在自己性命招到威脅的時候,最先考慮的一定會是自己的孩子。
婦人喋喋不休說著,朱元璋轉動手中扳指瞅瞭她一眼,問道:“知道找你是何人嗎?”
袁五那裡證詞可靠的話,基本用不著他們說什麼的,但他們能說些也是好的,也算是對袁五證詞的一種佐證。
隻不過,他們這些人都是些一般人,策劃這麼大一個事情的人怎能夠讓他們知道。
即便知道,怕也隻是一個假的。
婦人搖頭,鄭三郎開口便被朱允炆一句話打瞭回去,道:“你們可以不說,既然說瞭便得為你們所言負責,若被查出是胡謅,那可有欺君之罪瞭。”
朱允炆不知查袁五那裡情況如何,但也有必要先把面前的這三人震懾住,以防他們知曉些什麼。
朱允炆開口,鄭三郎準備說的話果然吞咽瞭下去。
朱元璋這次也沒再給朱允炆一個多餘的眼神,隻詢問鄭陳氏,道:“他說的一切可否屬實?”
這個時候,可少有男人聽女人的,誰傢不是一言堂。
更何況,鄭三郎也不像是個懼內之人。
朱元璋詢問,鄭陳氏認命點頭,完全沒有戳破鄭三郎的意思。
當下這種背景,鄭陳氏倒是能戳破鄭三郎。
可戳破之後呢?
反正也查不出什麼來,朱元璋自不能教唆妻子與丈夫反目成仇,隻問道:“你可知指使你的是何人?”
鄭陳氏做這些事情完全是受鄭三郎安排,她又如何知曉誰在背後指使,自是無從答起。
鄭陳氏搖頭,朱元璋轉而尋人鄭三郎,道:“你呢?”
有朱允炆之前的提醒,鄭三郎的確不敢信口胡謅瞭,他現在隻後悔沒能在交易的時候把背後指使他的人的身份給查清楚。
若在此時,他能回答個一二來,說不定也能給他封個官當當。
到時候,凡得罪過他的人都統統抓進去吃牢房。
鄭三郎正暗自腦補的時候,朱元璋便已開瞭口,吩咐:“把他們三人先關押與錦衣衛,等吳王發落吧,在吳王沒有吩咐前,務必保證他們的性命,不可使之出任何差錯。”